第95页 第二卷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 章节名:第二卷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 页码:第95页
第四条导火索 政治和社会制度
这时我们就应当承认,制度与一个民族的伟大和另一个民族的衰败都是毫不相干的。各民族是受它们自己的性格支配的,凡是与这种性格不合的模式,都不过是一件借来的外套,一种暂时的伪装。 尽管道理是这样的,但民众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将不满归结于某种制度,又将希望寄托于某种制度,就像对待圣人的遗骨一样对待未实行的制度,赋予这些制度以创造幸福的超自然力量。 引自 第二卷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第五条导火索 教育
……从小学直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人意识从来排不上用场。受教育对他来说就是背书和服从。 于是,许多孩子在学校里开始对着一篇篇语法和纲要努力,做到准确重复,出色模仿,直到变成出色的鹦鹉为止……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工人不想再做工人,农民不想再当农民,而大多数中产阶级,除了吃国家职员这碗饭以外,不想让他们的儿子从事任何别的职业。学习的唯一目的不是让人为生活做好准备,而是只打算让他们从事政府的职业,在这样的行当里想要取得成功,根本不需要或无需任何必要的自我定向,或表现出哪怕一点儿个人的主动性。 引自 第二卷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如果有这种想法,建议看些职场日剧中和一下= =
只在塞纳一地,就有几千名男女教师失业。这些人全部都蔑视农田或工厂,只想从国家那儿讨生计。被选中的人数却是有限的,因此肯定有大量心怀不满的人,他们随时会参与任何革命,不管它的头领是谁,也不管它有什么目标。 可以说,掌握一些排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 引自 第二卷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上山下乡的创始者一定读过这本书吧。。。 用应试教育把人变蠢,再用上山下乡的体力劳动和技术学习缓解就业问题,消灭革命隐患。。。how smart!
60人阅读
没什蘑夫鲁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页 第一卷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以上诸多因素的变化构成了群体心理研究的困难,但幸好,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也同样会遭遇到这些...
-
第45页 第一卷第二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儿童只会撒谎,而且从始至终都只会撒谎。 尽管他们的谎言是那样无辜,无目的,但却仍然是谎言...
-
第95页 第二卷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
第108页 第二卷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假如群体因为政治动荡,或信仰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某些词语唤起的形象深感厌恶,而有些东西又...
-
第143页 第二卷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的变化范围
抓住群众的关键,就是让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前者(宗教)所提供的幸福理想...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