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1
- 章节名:1
- 页码:第1页
本书对作者认为支持自尊的六个内容:有意识地生活,有目的地生活,自我维护,自我负责,自我接受,个人诚实进行详细的叙述,作者对其手中的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理论内容充实而且很有说服力,深刻了剖析了关于缺乏自尊的心理,下面也摘录对本人有用的内容,以备日后温习。 l 相信自己的才智,认定自己有权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自尊的本质。若自我能力及价值的肯定,若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自己是值得他人爱的,那么我就具备了赞赏及爱慕他人的基础,进而彼此相爱,善行、呵护是很自然的人际关系。很多人在做着自相矛盾的事,沉浸在幸福就毁灭幸福,觉得这并不属于他的,当真正遭到破坏,他才心安理得,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幸福,这是幸福焦虑症。 l 自尊感低微的最好标志就是潜意识中有一股找寻交往不如自己的人的欲望。缺乏自尊感的人们生活一帆风顺时,感到现实与内心深处的自我评价,自我设定极不吻合,所以他们感受到恐怖与迷茫,通过自我毁灭回到原点使自己生活平衡。极其认同此观点,这事也发生在我的身上,有一个机会来临,总找机会开脱,认为这并不属于我,后来放弃争取了,心理也自我安慰,可能自己并没有错。 l 自尊感低微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创造性,就像跛足寻找胜利的喜悦,不管做什么都不会产生“足够了”的感觉。 l 自尊感并不能代替我们头上的屋顶,我们腹中的食物,但它促进了我们获取这些需要的可能性。 l 自尊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生活挑战的面前拥有最基本的自信意识即自我效力;另一个是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的意识即自爱。自尊感强烈是对生活极有信心。正确发挥意识作用并非自动而成,也不是由人的天性“自动切入”。在调控它的活动过程中个人责任发挥重要作用。 l 在我们的头脑中可以形成值得追求的事物的影像,可我们偏偏去寻找它的对立面。选择是我们的责任。 l 如果缺少对人际交往富有信心的因素,任何对效力的体验都算不上完整。如果我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不能使我自己和对方产生有益、促进作用的感觉,那在最根本层次存在缺憾。 l 低微自尊感的基础与动力不是信心而是恐惧。其基本目标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逃避生活的恐怖。 l 自尊的六大支柱: l 有意识地生活,有目的地生活,自我维护,自我负责,自我接受,个人诚实 l 有意识地生活要求我们努力探明与我们行动、目的、价值和目标相关的所有事情,我们要尽最大能力去做,不论自己能力有多大,其后,我们的行动与自己的所见、所知保持一致。概括为积极主动。有意识地生活就是以对现实负责的态度。 l 我们应把畏惧和痛苦视为一种信号,它敦促我们将眼睛睁得更大而非紧闭。 l 一天之始:(6至10个理由) l 如果今天参加活动时我能提高5%的意识 l 如果今天在同他人交往时我多注意点的话 l 如你在同最重要的人交往时我的感知力再提高 5%的话 l 如果我再提高5%的意识于(后面填上你关心的具体事项,如与某人的关系,或工作遇到的问题,或你的焦虑沮丧的心情) l 一天结束: l 当我仔细考虑如果更有意识地生活我会有什么样感觉时 l 当我仔细考虑在行动中增加5%的感知会发生什么情况时 l 当我仔细考虑在同最重要的人交往时增加5%的感知会发生什么情况时 l 当我仔细考虑某某(你可填入任何东西)时,增加5%的感知会发生什么情况时 l 我要为实现自己的欲望负责,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负责,为引入工作中的意识水平负责,为他人交往中的意识水平负责,要为自己如何优先分配时间负责,为他人的交流质量负责,为自己的幸福负责。为自己接受或选择的生活价值负责,为提高自己的自尊感负责。 l 自我维护是说在所有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维护自我,坦然地维护自我、尊重自我。 l 我的生命不属于别人,我活着并不是为了实现他人的期望。 l 当我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又不放弃自我意识,当我们学会如何善良待人而又不自我牺牲时,当我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而又不背叛自己的准则与信念时,我们便是在实践着自我维护。 l 有意识地生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负责—尊重他人的权力—追寻自己的极乐。 l 孩子有一种被见、被闻、被理解、被正确对待的自然欲望。 l 当我们传递出爱意、赞赏、同情、接受和尊敬时,我们让孩子感到了自己的存在。 l 第七大支柱:对生命的热爱。 读此书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有些地方觉得翻译得不是很到位,理解有少少晦涩。另外,对于阅读这类较长的作品还是不要偷懒,要做好一个规划,参阅书籍的脉络,确定好读书的目标并进行分解,若只是一味在例如今天读完,什么时候都在读,可是有些时候的确不太适宜读一些较难理解的书,虽然眼球在转,但大脑的思维却跟不上,常常会出现一小段的空档。所以,这个部分还是做点蕃茄时间比较好,不要一味地为阅读而阅读,增强阅读时的思考,不放走任何一点的灵感,做好笔记。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