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 页码:第12页
关于形式方面(1风格(不想套上风格的帽子)2建筑与景观(作为一个整体)3诗意建筑的需要(品质) 这本书将每个项目分成4个独立的部分:场景,项目功能,绿化空间,基础设施。 目前的城市已经发展为一个分散式的城市形态(多中心区域)城市建筑的真正创新领域不在于创造柏拉图式的实体,而在于设计可操作的策略以应对多样而重叠的力量。这些力量来源于高度复杂且完全不确定的集群形态。组合城市主义更倾向于互动与混合。 桢文彦(集群形态:组合形式,巨型结构,群体形式)这里评论说梅恩赋予桢文彦的理论一种延伸和更新,桢文彦的工作保持了相对静止性,不情愿去接受巨型和群体形式更为激进的可能性。而梅恩泽得益于电子等技术进行了拓展。城市是一个项目,政治和活动的动态综合体。 这里面强调了开放面积的比例。空间体积在场地上的塑形,功能的复合(这些都是城市设计吧,巨型建筑。有一个基本的量化分析(具体的人数,密度,空间体积,各个功能所占比例,开放面积所占比例,最终是多种功能融合(但是是否顺畅呢,不可知?)
5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