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铸造与种类
QuidProQuo (天然安之)
在读 秦汉史十五讲
- 章节名:货币的铸造与种类
秦代 黄金以镒(二十两)为主币,铜钱重半两为辅币。其它珠玉、龟、贝、银、锡之属,只用为器饰、宝藏,不用为货币。 ------------------------------------------------------ 西汉 仍以黄金为主币,铜钱为辅币。除此之外,又有银币,王莽时一度使用龟币、贝币。 1.金币 铸为麟趾及马蹄之形,此种麟趾金或马蹄金,其单位皆以斤。 除用于巨额交易之清偿,大概多用于宝藏。 2.银币 汉武帝所造银币,似乎流行不广,且不就即行废止。 王莽时代,也曾使用过银币。行之不就即取消。 武帝时重八两的银币,其值三千,王莽时重八两的银币,仅值一千五百八十。 3.铜钱 西汉铜币,时有改变,轻重不一。 汉初 用秦代的半两钱。 ------------------------------------------------------ 高祖时 以秦钱重难用,令民铸荚钱(钱薄如榆荚,其重约三铢),此种劣币出现后,物价腾贵。 ------------------------------------------------------ 吕后时 半两钱与荚钱还是同时并行。 ------------------------------------------------------ 文帝时 “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盜铸钱令,使民放铸”。按当时法令,人民只许以铜、锡铸钱,敢杂以铅铁为他巧者其罪黥。然如贾谊所云“铸钱之情,非淆杂为巧,则不可赢,而淆之甚微,为利甚厚”,虽有严法,不能禁止巧伪。 ------------------------------------------------------ 武帝时 收回铸币权,禁止人民自由铸钱。 建元元年,废文帝时四铢钱,另铸三铢钱以代之。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后对外战争开始,军费浩大。又销毁半两钱,改铸三铢钱。 更新为皮币(向诸侯王捐款的一张收条,本身并不代表额面的价值)与银币。 元狩五年春三月,有司以三铢钱轻,易作奸,乃令郡国更铸五铢钱。然民不畏死,多奸铸。 又“令京师铸官赤仄,一当五”,规定“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所谓赤仄,一曰“子绀钱”,乃用赤铜为郭,而令钱的轮廓作赤色。不到两年,“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 武帝决然下令:“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遂使吏民盜铸者“计其费,不能相当”,“民之铸钱益少”。但“真工大奸”,仍然盗铸如故。 三官钱,即五铢钱。因统于上林三官,故曰三官钱。以前所有的各种铜币银币皮币一律废止,而铜币遂归划一。 以此,历七八十年,直至平帝时,同行的铜币都是五铢钱。
QuidProQu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四周诸侯的活动
1.北方匈奴 秦时占领今日内蒙古广大的草原,并且南逾阴山(今内蒙古中部),渡黄河,进入河套...
-
第87页
宣帝本始二年派遣五路大军,与乌孙联合,夹击匈奴于天山之北。 当时的匈奴,丁零迫其北,乌桓...
-
货币的铸造与种类
-
外戚宦官轮流专权
梁冀 官至大将军,食邑四县,大将军府的官属,倍于三公。特许梁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
-
第184页 党锢祸起
《党锢列传·序言》有云:当时“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