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 章节名: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一,在公元三、四世纪里,随着道家的再起,对名家的兴趣也再次抬头了。新道家对施惠和公孙龙的理论再次钻研,在“玄学”中提出了“辨名析理”观念。 二,新道家尽管是道家,却认为孔子比老子、庄子更高明。他们认为,孔子不讲坐忘,因为他已经忘记了“坐忘”这桩事。孔子不讲“无欲”,因为他已经修养到这地步,已经没有了“无欲”的欲望。 三,向、郭《注》对老庄的早期道家思想作了重要修订。首先,它把“道”解释为“无”。老庄也主张“道”是“无”,但他们所讲的“无”,意思是说:“无以名之”。就是说,他们认为“道”不是一样东西,因此,无从为它命名。而向、郭《注》则以“道”为“无”。道“无所不在,而所在皆无也”。 老庄否认有一位具有人格的造物主,而代之以没有人格的“道”。它是万物之所由生,向、郭两人更进一步认为道即“无”。他们还把早期道家主张万物来自“道”解释为万物自然而在。 四,万物自生,这是向、郭《注》里称之为“独化”的理论。按照这个理论。万物不是由一位造物主所造,但万物之间相互关联,这种种关联不仅存在,而且是必要的。 五,向、郭对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天、人、有为、无为都赋予了新的注释。在社会情况变动中,新的典制和道德自然应时而生,这时,顺应天、顺应自然就要顺应新的典制道德,这便是“人”,便是有为。 六,向、郭反对力图模仿圣人,原因如下: 1)无用。古今不同,今世已变。 2)徒劳。特殊才能是天生的,身不由己。 3)有害。目标过高,戕贼本性。 这表明,模仿不仅无用,毫无结果,还将戕害自己。因此,人的唯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弃彼任我”,这便是在生活中实践“无为”。 七,事物各有其性,事物本性又各有局限。事物之间的差别往往只是数量上的差别,例如大知和小知,长寿和短寿,改变不了人的知识有限,生命有限这个本质。 八,在向、郭的思想里,“道”即是“无”,“天”或“天地”成为他们最主要的思想。“天”是万物的总称,因此也就是万物的整体,从“天”的观点看万物,把自己融入“天”,就是超越万物和万物的差别性,或如新道家所说:“超乎形象”。
寰哥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一,董仲舒在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保证儒术成为统治思想,汉朝废弃过去以贵族门第出身...
-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一,汉代经学家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作者认为今文学派四早期儒家中理想主义的延续;古文...
-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一,向秀和郭象在《庄子注》里从理论上阐述了一个人超越事物差别之后,得以不再依循别人的意...
-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一,公元二世纪,有一种理论认为,释迦牟尼是老子的一个弟子。这种说法很可能渊源于《史记·...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