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起源
- 章节名:起源
- 页码:第50页
2.1家庭治疗与精神分析的关系 老华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判:“弗洛伊德不应该因为探索到潜意识而让当时的人备受威胁”。 如果说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忽略了环境线索)是没错,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表述有失偏颇,就如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学说令人倍感威胁是不对的一样,正是因为敢于提出新的见解,才会不断有新的理论。就是作者所说的“弗洛伊德的寻根究底的精神”! 2.2 “家庭系统及人际关系互动的调整治疗,将整个人与环境做更适当的归位,是每个人恰如其分,彼此更自由,因此也更亲密。” 很喜欢这个“归位”的说法。就像让爸爸是爸爸,妈妈是妈妈,孩子是孩子。让我想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死啦死啦总是说“我只是想让事情变成它本来有的样子”。只有各归各位,才能让妈妈松开因为父亲的缺失而对孩子过度控制的手,才能让孩子放下本不应由他来承担的家庭的重压,才能更自由、更亲密。 2.3 家庭治疗的设置? 现知的做法:咨询师如果是家庭中某位成员的个询咨询师,不宜做家庭治疗;如先做家庭治疗,结束后家庭成员可能会选择家庭治疗师成为个体的咨询师。 2.4 家庭辗转的求援经历:晓雅的父母先是带她去看儿童精神医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晓雅接受精神医师的个询,但是个询收效甚微,甚至起到反作用,后来才通过朋友转介给家庭治疗师。 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带孩子去看精神科的,这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求助,而其中的辗转转介,个询带给晓雅的压力反而增加了,经历是十分惨痛的,因此,我觉得首先咨询师对于家庭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还有,有必要对家庭之前的求治经历、转介都要有所了解。 2.5 这个家庭对于治疗的看法的转变: 家庭治疗与个询的视角不同,家庭治疗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模式造成了问题。 但是在咨询中如何让家庭能够明白这一点?如果治疗师鲁莽地告诉家庭,小明的问题其实是你们全家人的问题,你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必然会使气氛敌对起来。怎么做呢? 2.6 家庭治疗发展 从对精神病患者于母亲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到发现父亲的缺失与对精神病性问题有关,到发现,孩子会以牺牲自己的方式,例如生病,作为家庭关系的“灭火器”——家庭就像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自己的生命,“以其独特的结构、规则和目标运作”。远比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更为复杂。家庭系统有平衡功能,有界限。 2.7 家庭系统也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 通货膨胀、工作系统、青少年团体、大家庭、核心家庭的动力、次级系统、较大社会系统内的冲突、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青少年自立程度等等 提醒我们在理解一个家庭的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其他系统对这个家庭的影响。 2.8 “将压力区分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问题,以及不同层级之间的问题,不但提供观察者一个以简驭繁的方法,还能指出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一次只对付一个次级系统,从最小又最容易接近的核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下手。” “确定边界”:在咨询中,例如,把爷爷奶奶等人请出去,只留下核心家庭。 2.9 “所有个别心理治疗的病人真的都只是家庭压力下的代罪羔羊吗? 还是觉得,无论是把责任全归于家庭,或是全归咎于过去的创伤,都不恰当,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哪儿了? 2.10 情绪问题与疾病的关系 如果晓雅仅仅是反应了家庭压力所带来的症状,她就可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样的话,量表真的是有效度的吗?如何理解书中所谓“情绪问题与疾病”两者之间的关系?
今天星期四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结构之战
2013.11.30 热锅上的家庭读书会 第一次 1-50页 1.1 结构之战的背后 "家庭治疗在第一回合的晤...
-
第50页 起源
-
第100页 主动开始
2013.12.14 3.1第二次治疗,主要做什么?第一次治疗完成了什么?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治疗...
-
第48页 基本的冲突
4.1家庭系统与治疗师系统的冲突: 家庭中发生的琐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系统的结构,关联方式...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