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 章节名:12、13
巧夺天工 由于心脏移植的供体有限,很多人在等待供体的这段时间里绝望的死去。心脏外科的医生们接近了他们的终极挑战——人工心脏。 研究人工心脏最伟大先驱人物这个评价放在荷兰人威廉•科尔夫身上一点都不过分,早在研究人造心脏之前,他就发明了血液透析机这一无人不知的传奇装置。他曾说:“心脏既然能长出来,就一定能被造出来。”这句平淡的话语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970年科尔夫在美国组建了一个由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和各行专家组成的近200人的队伍。当年,他们让实验动物在接受人工心脏植入后存活了几十个小时。十多年后,存活记录延长到了近一年。到了80年代,人工心脏在动物实验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科尔夫的团队开始寻求人体实验的机会。1982年12月2日,他们为病人克拉克植入了人工心脏。克拉克也是一名医生,最开始他拒绝接受手术,他认为实验动物强壮健康,而自己已经是病入膏肓的老人,肯定会死在手术台上,倒不如静候死神。最后克拉克还是改变了主意,他希望通过这次手术为这项研究做出一些贡献,以期人工心脏能最终造福人类。克拉克在手术成功后存活了112天,然而每天都在各种并发症带来的痛苦中度过。在无尽的痛苦中生存可能比死亡还要来得残酷,克拉克为医学进步的主动牺牲,值得后人敬重。 这次手术后,人工心脏飞速进步:第六例人工心脏植入术后患者活了5年,第七例的患者活了14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统计了十年中95名植入人工心脏患者的数据,又79%的患者成功地等到了合适的心脏供体。到了2001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了名为 AbioCor 的人工心脏,可永久植入人体,而非等待心脏供体的过渡手段。 心外传奇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从1628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到1982年人工心脏植入,三百多年倏忽而过。在这期间,通过无数人的努力探索和献身,才有了如今的医学昌明,以及心脏外科之花的艰难绽放。无数病人献出生命,无数医生燃尽青春。传奇医生李拉海在回顾心内直视手术时说到:“无数的失败、失望、挫折和障碍,天然的,人为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混合了坚持与固执的信念。” 心外传奇这段故事,也是整个人类文明进步这个波澜壮阔大事件的一个缩影。 完。
土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0 风湿啮处,当何如之
瓣膜 瓣膜是心脏上的一个精巧构造,它能够使血液保持单向流动。瓣膜出现问题,会导致左心房压...
-
11 直面死神,祭出王牌
换心 1904年至1906年,法国人亚历克西斯•卡雷尔和美国人查尔斯•格斯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
12、13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