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第二卷
- 章节名:第二卷
- 页码:第106页
卢梭在爱弥儿童年和幼年都主张采用顺应自然的教育,在第二卷里面更是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概念,以致于我们现在谈教育学的一些概念的时候都有专门的“消极教育思想”,不多扯这个,其实要对这个文本段落进行拷问,其实也是阅读卢梭最一般问题的拷问。 我们为何能够相信卢梭呢?他的这本《爱弥儿》的教导就是全部都应该被我们所记住并实践么,卢梭是不是也会犯错? 从哲学上讲,恐怕完全无法让一个人充分地信赖一个人的说法,这个与哲学的本真面目相悖,只能说在一定的真理共识基础上能够让一个人了解这套说法的内在含义和合理之处,或者进一步将就是在科学哲学的某个意义上或者某种学术范式之内做到完善。 以此为例,卢梭的这个消极教育的思想确实至少在常识层面能够得到很多家长父母的认同,我记得自己的高中老师总结自己的育儿之道,她感慨地说道其实教育孩子最大的智慧在于学会等,不能急。其实就是比较通俗版的卢梭消极教育的一面。 但是这种尝试的共识并不够,即便100%的家长主观上都信赖这种理念,在科学和哲学意义上也未必站得住脚,仍然需要有种证成。 其实卢梭的这个东西在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方面还是有相当多的进展,要全部枚举出来实在要作一篇很大的文献综述,简单说一些其实 有两个方面的事情要肯定: 第一,卢梭的这种“消极”只是对外在的人为干预而言,但事实上是一直积极的,因为发展心理学里面对儿童的成长专门提出了“成熟”这个概念,实际上造成儿童学习能力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内在的生理成熟,外部的人为干预能够起到效果也必须依赖成熟,在这个意义上有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作为证实(但这个爬梯实验切勿过度解读,甚至极端说到教育无用)。 第二,卢梭强调的“消极”旨在铲除坏习惯,这个在心理学意义上也能够得到部分证实。人的行为结构和人的童年记忆有非常大的关联特征,在童年的很多毛病如果被父母的溺爱惯出来了或者父母无意当中造成的影响,会在成年之后极大放大。特别突出的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很多案例都是追及到当事人小时候的一些心理阴影(当然也不是100%契合)
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心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道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 引自 第二卷 然而,在同样的意义上,我们还需要质疑卢梭,到底这个消极要消极到什么程度,卢梭极端地反对教授给小孩子太多的无用语言词汇,也不要求爱弥儿背诵任何的文章词句,这个是否可取呢? 我们知道中国近千年的教育都是从蒙学开始逐步背诵唐诗宋词,都是采用大量的记忆锻炼,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社会的环境,所以在我看来摘录的最后一段话"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至少在很多状况下还是会被怀疑的,不能太过消极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