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页 從東西方文化觀《羅生門》與《公民凱恩》
- 章节名:從東西方文化觀《羅生門》與《公民凱恩》
- 页码:第270页
在一份社會調查報告中:“董藩公路學生常常不能把主觀和客觀加以區分——這正是美國老師需要的。在他們的思考和寫作中,常常出現本人經驗與客觀事實相互替代的情況,而且把本人經驗、客觀事實、權威人士的概念三者相提並論。” 《公民凱恩》中的探尋者——記者只是人形,常處於鏡頭之外或陰影中,這是因為“對物質現實的審察,保持客觀”的西方思維。 時代劇是日本類型片之一,它的主要特徵是:古裝、戰亂時代、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情感與責任的衝突,結局是最終責任戰勝了情感,兩個男人不帶情欲色彩地為女人服務,或是三人中死去了一個,保證了友誼或愛情不受損害。 太陽在日本民族性格中意義極為特殊,與東亞各國均不同。日本是武士道國家,而歷史上武士的代表人物宮本武藏不單在武士中享有儒門孔子的地位,其所著的《五輪書》是研究日本哲學史必讀之作。他在青年時代是披頭士,顛覆了東方文化中“髮型衣著定身份”的倫理意義。晚年他覺得自己殺人無數,是與聲明為第,而太陽是地球生命存在的根本依據,便如瘋子般用靜坐對峙與和指桑駡槐的方法與太陽為敵。這一行為藝術深深地影響了民眾。 東方文明發展以 倫理學為脈絡,倫:人際關係。理:社會規範。東方從甲骨文開始走的便是對新生事物不斷“約定俗成”的路線,明清千人一面的國畫便是以明證,更有“衣裳立,天下定”現象——人的衣著也要約定俗成為地位身份的標誌。 長鏡頭的一個特性就是“將現實空間變為心理空間”,這是東方“主客觀一體”的思維使然。 引自 從東西方文化觀《羅生門》與《公民凱恩》
57人阅读
講故事的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22页 香港贺岁片:民众心理与后现代文本的双重范本
中国大陆有冯小刚的系列贺岁片,不重温传统,甚至不是史上电影。冯小刚无意制造明星,也无意...
-
第230页 文学不能改编处:《色·戒》小说与电影
张爱玲的高级,就在于没有写两人的卿卿我我,两人不能直接谈感情,而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
第270页 從東西方文化觀《羅生門》與《公民凱恩》
> 查看全部1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