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搬家
- 章节名:搬家
- 页码:第87页
写淮海路的来由:
过去,这是法租界中最富贵而上等的路。最早叫宝昌路,宝昌是法公董局中一位法籍董事。开辟此路时,他正荣任总董。1914年,欧洲大战爆发,在1885年曾来过上海的霞飞,此时荣任法国东路军总司令,玛纳一战挽救了法国队危亡。宝昌路便改名为霞飞路。欧战终了,霞飞上将于1922年来上海观光,据说当时霞飞路上好一番盛况。 引自 搬家 以引自为维基百科:
霞飞路东起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西至海格路(今华山路),全长5500米。霞飞路是1900年有法租界公董局兴建,最初的名称是西江路,1906年改名宝昌路(Route Paul Brunat),1915年6月更名霞飞路(Avenue Joffre),1922年3月,由法国将军霞飞举行揭牌仪式。 1908年,法商电车公司开通自十六铺经公馆马路、宝昌路至徐家汇的有轨电车,由于交通便利,居民增多。 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将霞飞路改名为泰山路。 1945年10月,更名林森路,以纪念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867~1943),以西藏路为界,分别称林森东路、林森中路。1950年5月25日,更名淮海路,以纪念淮海战役的胜利。西藏路以东部分称淮海东路,以西至华山路部分称淮海中路。 淮海西路东起华山路,西迄凯旋路,始筑于1925年,系法公董局越界所筑,原名乔敦路(Jordan Road),以英国驻华公使名命名,1933年改名庐山路,1945年更名林森西路,1950年更名淮海西路。 引自 搬家
7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