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导论_2014.3.5
llllllllxy (记录是美德。)
在读 形而上学导论
- 章节名:形而上学导论_2014.3.5
2014-3-5 晴
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这是问题所在。 在某种心花怒放之际,这个问题就来临了,因为这时,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样,仿佛就像它们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周围。这时,仿佛我们更可能把握的是其所不是,而不是其所是及其如何是。 一切非无者,都落入这个问题,甚至最后包括无本身。 印度原始森林中的任何一头大象与火星上的任何一种化学反应过程以及随便什么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是同样存在着的。 让我们设想一下处于广阔无垠的黑暗宇宙空间的地球吧,它犹如一颗微小的沙粒,与另一颗最近的沙粒相隔不下一公里。在这颗微小的沙粒上,苟活着一群浑噩卑微的、自问聪明而发明了认识一瞬的动物。(参见尼采:《论道德外的真理与谎言》,1873年,后记。) 在千百万年的时间长河中,人类生命的延续有几何?不过是瞬间须臾而已。在在者整体中,我们没有丝毫的理由说恰是人们称之为人以及我们自身碰巧成为的那种在者占据着优越地位。 不提这个问题,星球照样按照它的轨道运行;不提这个问题,万物照样生机勃勃成长。 从外表上乍一看,这个“为什么有这个为什么”的问题,犹如一种戏谑,陷入了“为什么”的无穷递推之中,又好似一种关于毫无实际内容的东西的空洞而又夸张的谎言。看上去确实如此。不过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愿意做这种着实浅薄的外观的牺牲品,并从而以为一切都已完结了呢?还是有能耐在这个为什么的问题对自己本身的反冲中经历到一种具有继发性的历事(Geschehnis)呢? 引自 形而上学导论_2014.3.5
9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