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的原理与应用
- 章节名:利润表的原理与应用
第5章 利润表的原理与应用 一.基本原理 利润表的目的在于衡量企业经营究竟有"净利",还是有"净损"。净利是指特定期间内经济实体财富(wealth)的增加,净损则是特定期间内经济实体财富的减少。 净利的操作型定义:净利 = 收入 - 费用 1 现金基础or应计基础 为了统计收入和成本的,根据统计的时点,有两种思路。 现金基础(cash basis):营业活动收到现金时算收入,营业活动支付现金时承认费用。现金基础的合理性让人怀疑,且容易导致认为操纵报表。 应计基础(accrual basis):当营业活动造成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承认收入;当营业活动造成所有者权益减少时承认有费用。 承认收入的两个条件:1)赚得(earned),公司的货物已经送达或者服务已经提供; 2)实现(realized),提供给顾客的货物或服务,公司预期能收回现金。 2 配比原则(matching concept) 对于特定期间内与收入相关的费用,必须跟着收入在同一期间承认,才能提高净利作为绩效评估的合理性。例如公司在销售新车时,必须考虑各项制造相关的成本,还要预估将来可能的维修费用。 3 利得与利失(Gains or losses) 会计期间因与企业主要业务无关的交易或事件发生,造成所有者权益增加或者减少,这些利得或损失通常是一次性而不是持续性的。在查看利润表时,分析的重点在于持续性的净利,而不是暂时性或一次性的获利。 二、基本概念(沃尔玛表报为例) 1.收入(revenues) 一般指企业营业活动所提供的劳务或商品收入。沃尔玛主要的营业活动是销售商品,因此销售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收入 = 净销售 + 其他收入 净销售(net sales) 净销售=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折扣 “销售退回”是指因卖出的商品有问题,被客户退货的金额;“销售折让”是指卖出的商品有问题,客户要求将售价降低、退还部分货款,由此产生的收入减少金额;而“销售折扣”则是指销售时希望买方早点支付现金而给予折扣,因此导致收入减少的金额。 其他收入(other revenues):除了出售商品的收入外,沃尔玛还有利息、租金等其他收入。 2. 成本与费用(costs and expenses) 在营业活动中,公司提供劳务或商品的相关成本。 成本与费用 = 销售成本 + 营运、销售与管理费用 销售成本(cost of sales) 是指当期出售商品的进货成本。销售成本的计算因存货评价制度的不同,会产生相当大的差异。存货评价制度用于估计存货的价值,有三种: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销售毛利(gross profit):净销售-销售成本 = 销售毛利 毛利率(gross margin):销售毛利/净销售 = (净销售-销售成本)/净销售 = 毛利率 =(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折扣-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折扣) 营运、销售与管理费用(Operating,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指除了销售成本之外,营运销售(如运输成本、广告费用等)及管理费用(如水电费、管理人员薪资)等项目,统称为“营业费用”。 3.利润 营业利润(operating profits):销售毛利减去营业费用,它表达公司整体营运活动的利益,但不代表公司年度的总利润。 营业利润 = 销售毛利 - 营业费用 = 净销售 - 销售成本 - 营业费用 利息费用(interest expense):指短期商业本票及长期负债等产生的利息费用。 所得税费用(income tax expense):指预估当年商业活动的所得税费用。 少数股东损益(minority interest income):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子公司股东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部分,称为少数股东损益(少数股权百分比 × 子公司当年的损益)。 继续经营部门净利(profits from continuing operations):是指营业利润减去利息、所得税费用和少数股权利益后的净利润。这个数字是公司核心事业的获利衡量,也是绩效评估的重点。 继续经营部门净利 = 营业利润 - 利息费用 - 所得税费用 - 少数股东损益 停业部门净利(profits from discontinued operations):公司因特定因素将部分业务或某一部门停止营运,称之为停业部门。所谓的停业部门净利,是指当年度停止营业的部门,在该年度所产生的营业净利润。 净利润(net income):一般又称为“纯利”或“盈余”(earnings),在非正式用语中也常被称为“底线”(bottom line,因为在利润表底部)。净利润是收入减去所有费用的剩余,也可分解成继续经营部门净利与停业部门净利的加总金额。 利润关系式总结: 净利润=继续经营部门净利+停业部门净利 =(营业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少数股东损益)+停业部门净利 =(收入-成本与费用)-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少数股东损益+停业部门净利 =(净销售+其他收入)-(销售成本+营业费用)-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少数股东损益+停业部门净利 =(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折扣)+其他收入-销售成本-营业费用-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少数股东损益+停业部门净利 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简称EPS) 它是衡量企业获利常用的指标,每股收益=(净利-优先股股利)÷平均流通在外股票数量。 平均流通在外股票数量:如果在会计年度中增发新股或配发股票股利,会造成流通在外股票数目的变化,因此需要计算平均的流通股数。 每股现金股利(Dividends per common share):每股现金股利(即每股股利)=该年度现金股利÷平均流通在外股票数量。 每股收益与每股(现金)股利的区别和联系: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普通股股数=(现金股利总额-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获取股利的大小。每股股利越大,则公司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强;每股股利越小,则公司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弱。但须注意,上市公司每股股利发放多少,除了受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大小影响以外,还取决于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如果公司为了增强公司发展的后劲而增加公司的公积金,则当前的每股股利必然会减少;反之,则当前的每股股利会增加。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一普通股所能获得的税后净利润,但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往往不会全部用于分派股利。每股股利通常低于每股收益,其中一部分作为留存利润用于公司自我积累和发展。 反映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股利发放率,即每股股利分配额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比。借助于该指标,投资者可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 4.基于利润表的分析 4.1 营收与获利增长 长期稳定的营收(营业收入)及获利(净利润)增长,是企业竞争力的最具体表现。前者可以看出规模,后者看盈利能力。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净销售=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折扣) 由此可以看出直接的盈利能力 4.2 成本控制、定价策略 毛利率的或高或低,是衡量企业采用“差异化策略”是否成功的良好指标。有的是低价策略,则毛利率低;有的是靠品牌效应,则毛利率可以很高。 毛利率=销售毛利/净销售=(净销售-销售成本)/净销售 销售与管理费用比率=销售与管理费用/净销售 由此可以看出是否能有效降低成本。 4.3 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率=总营业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可以定义为"平均资产"或"期末资产") 反映利用资产创造营收的能力。又可细分为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 4.4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费用/期末存货金额(或销售费用/平均存货金额) 衡量存货是否快速售出的常用指标。存货周转率越高,代表存货管理的效率越高,可以用较少的存货创造较高的存货售出量(销售费用代表采购成本)。 5.其他议题 5.1 长期投资效益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cost method):适用于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没有显著影响力的情况(比如股权未达20%)。只有被投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时,才能视为股利收入。股价的涨与跌反应在股东权益的变动上。 权益法(equity method):适用于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有显著影响力的情况。被投资公司的年度损益,将依平均股权比例认列为长期投资利得或者损失,直接出现在利润表上。如果控股50%以上或者有决策权,则应该编制合并的财务报表。 5.2 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一个企业未来是否具有竞争力,往往要观察经济不景气时对研发支出的态度。 如果全部砍掉研发以减少费用,则可能在经济景气时远远落后;公司也可减少研发费用;比较激进的是增加研发费用,在技术上远远超过其他公司,这样当经济景气时可以取得更大的竞争力。 5.3 每股收益的迷思 通常每股收益高代表公司获利能力良好;若每股收益逐年下降,则代表公司获利更不是股本增加(如配发股票股利及员工无偿配股)的速度。 每股收益必须与市盈率一起看才能正确的估计股价。“市盈率”(price-earnings ratio, PE ratio,指股价和每股收益的比率) 运用每股收益进行投资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 a.过分高估未来的每股收益:保持每股收益的持续增长十分困难,当利润表显示当期亮丽的每股收益时,往往是该公司或该产业景气的顶点,未来每股收益会由盛而衰。这种情形特别容易发生在钢铁、半导体及塑化等景气循环型产业。 b.未能注意市盈率持续下降:当一个公司未来获利增长的速度变慢、经营风险增加,或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上升(如面临战争),其对应的市盈率便随之下降。例如台湾电子产业的平均市盈率,1995年至2000年间为20倍,目前已下降到10倍左右,主要是因为产业日益成熟、增长速度降低所致。
曦丨晨灬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资产负债表的原理与应用
一、基本原理 资产负债表表达的是会计主体(entity)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会计主体指的是组织...
-
利润表的原理与应用
-
解读现金流量表
财务表报:解读现金流量表——读《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一、基本原理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