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页 第三章 凌迟的起源及其合法性
- 章节名:第三章 凌迟的起源及其合法性
- 页码:第107页
凌迟的象征性和实际的宗旨,正如夷三族较早时期所做的那样,均在于抑制犯人及其亲属的身体,并遏制犯人在来世的轮回。职是之故,词源学上“夷平坟头”的陵迟与最终被称为凌迟的词并非完全没有关系。 凌迟的描述提供了一种“观念符号”(表述这种刑罚的一个不当措辞),它几乎不见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在严厉处决犯人三代亲属方面尤其如此。这种观念符号一方面揭示了凌迟的用意;另一方面也表明它并未给犯人的疼痛赋予重要意义。意味深长的时刻既不在西方观察家们担惊受怕的短刀剜剐之时,也不是犯人毙命的那一瞬。它发生在凌迟结束的那一刻,准确地说,它是指犯人毙命之后,其尸首零碎地散落在污秽的刑场一事。此时正是”坟头“被”夷平“,正是犯人的尊严扫地、身体也不能复原。伴随着坟茔被”夷平“,家族礼制的延续性也走到了尽头。因此,个人身体受辱象征着家族名誉蒙羞。通过凌迟一人,从而在礼制上毁掉整个家族。”夷平“也是一种政治行为。法律认可统治家族进行你死我活的世仇斗争,遏制任何宗族的成员挑战其权威,法律同时也避免自己的王朝陷于法律形式上的施暴者处境,而这种施暴之令只能由皇帝一人宸断。朝廷九五之尊的生存压倒了一切有关凌迟合法的问题。 引自 第三章 凌迟的起源及其合法性 一直以为凌迟仅仅是为了惩治罪大恶极之人而设,但如此残酷的刑罚可以历经几个皇朝并不只有这一个功能,统治者注重的其实是其背后的政治功能。中国自古以来注重礼制,一个犯人即使并不是被处于凌迟这种极刑,任何一种稍重的刑罚都可以对这个宗族带来重创。而凌迟作为九五之尊的秘密武器在铲除顽固敌人时却颇为好用,这个时候就不存在什么公平公正。在封建制度向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
92人阅读
啤琳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03页 第三章 凌迟的起源及其合法性
对王明德和陆游而言,凌迟之所以不合情理,是因为它对身体的亵渎不但违背自然秩序而且还嘲弄...
-
第105页 第三章 凌迟的起源及其合法性
(莫里循和阿拉巴德)两个学者都认为,犯人身体遭受的剧烈疼痛不能解释凌迟的威力。相反,他们...
-
第107页 第三章 凌迟的起源及其合法性
-
第109页 第三章 凌迟的起源及其合法性
废除凌迟的文告与1905年4月24日发布,它是中国适应现代世界的法律概念和道德观念的肇始。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