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第七讲 明清停滞:大陆孤立主义的后果
- 章节名:第七讲 明清停滞:大陆孤立主义的后果
- 页码:第120页
张居正也算是显赫一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任务,其治下的一条鞭法在当时影响深远,身后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银本位。但作者并没有提,不知何因,具体可以下看下面这个帖子:http://book.douban.com/review/6331680/ 。文中探讨了银本位对明朝的影响。
水稻革命和棉花革命,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治理理念乃至国民性都造成了重大的、不可逆的影响。 引自 第七讲 明清停滞:大陆孤立主义的后果 所谓水稻革命就是指,宋朝的时候从越南北部把水稻引入到长江流域,可以一年两熟,甚至是三熟,粮食产量剧增。明朝初期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棉花种植,鼓励每家每户利用空余时间织布,相比于工厂中的大规模生产,几乎没有劳动时间成本,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劳作。而人类生存的两个基本条件就是吃和穿,通过这两个重大革命,基本完全能满足国内需要,另一方面人口众多有位其他工商业产品提供了足够大的市场。这两个基本条件就为明朝闭关锁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所以,自宋代之后日渐风行的大陆功利主义终于在明代找到了现实而顽固的落脚之处,也有了物质条件和生产水平上的可能。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历朝历代的统治的都在寻求江山永固的方法,朱元璋认为把全国各个阶层都打成散沙一片,毫无凝聚力,就能为江山的同志创造稳定的基本条件。他还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了理论基础,那就是,天下最理想的境界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就是这种典型的小农经济被之后的统治者奉为典范。 一个国家的资产阶层是否独立且重要,并不取决于其财富的多少,而取决于其获得财富的方式。中国的商人获取财富的方式就是特权,是其离权力的远近,所以他们并不认同自己是一个独立的阶层,而是依附于政府依附于权力的,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自己的阶层意识。当他们获取大量财富之后,所想到的不仅仅是如何保存和传承这些财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子孙不再是商人——以商致富,以宦贵之。只有他们成为体制内的权势者,才能保卫既得的荣华富贵。而这一切最基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营。
Le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82页 第五讲 世民治国 最盛的王朝和最小的政府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唐宋两朝对商品交易的征税一直非常少,唐朝全免,宋朝征收过税和...
-
第97页 第六讲 王安石变法 最后的整体配套改革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11世纪,持续了17年。 在经济史,乃至整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变法都是一个转...
-
第120页 第七讲 明清停滞:大陆孤立主义的后果
-
第155页 第九讲 两个民国:从极度自由到统制经济
民国建于1912年,终于1949年,长38年,只比隋朝多了一年。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大约100年间...
-
第193页 第十一讲 改革开放(上):没有蓝图的改革
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实际上这却是一场且行且思、边做边改的没有蓝图的改...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