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历朝治乱离合
- 章节名:历朝治乱离合
- 页码:第139页
中国史上每次大乱,是因新制度初行时尚带苛性,未能与人生的全面相调和,而还有是因产业地域在扩大中的震动。 每次大乱皆不等触及生存问题,甚至不为对制度有何意见,而只是感觉世景雾数,朝廷像银河里的星座晦暗了,民间就要动起刀兵。 巴蜀的地形,吴会的财力,若像西洋,乃是各各分立为民族国家,中国却因有汉文明的大一统,故惟有争中原,而终不自外于中原。 汉朝文明是《诗经》的,极其平正,虽燕赵之士的慷慨悲歌亦是直谅,而长江流域的《楚辞》则郁结难舒,悲歌而不慷慨。晋室内渡,王谢风流,竹林放达,底子亦还是这慷慨,他们不受一点《楚辞》的影响。他们是蒿目时艰,伤心人不堪闻泣,有意不使自己的心境变成像屈原,但有意即不免做作,故放达流为放诞。 唐朝人则不忌讳,唐诗即颇有《楚辞》的成份在内,且把来化了,但亦还嫌太浓太艳。 李白以汉文明的直谅,取荆楚与江南的新意,而化为简约明快,故苏轼喜之,以为尚在杜甫之上。李白与白乐天皆成於江南。晚唐白乐天的诗,其平易实开北宋诗的先声,故苏轼又极敬服乐天。唐朝的是繁华,宋朗的是清华,到宋朝纔江南的美亦生於平正简易,比唐朝更能举重若轻。读宋诗,只觉更有一种平民的贵气。 引自 历朝治乱离合 宋诗历史地位提高一战
中国人是对于怎样无理的东西,只要其作恶不太过份,不事事来干涉,也就可以存而不论,当他是鬼神一般敬而远之,化点钱买三牲箔纸送走他都无所谓,因为天下之大,何所不有,那里计较得这许多? 引自 历朝治乱离合
65人阅读
曲若木风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15页 秦汉私情之美
人世有限而亦无限,遂对现前的光景爱惜不尽,烦恼起来不觉要叹气了。王羲之“念天地之无穷,...
-
第127页 井田经济的翻新
四月里杜鹃啼遍千山,外面堂堂世界都是初夏,惟有阶沿的寸寸阳光与檐前新竹,特别照映得在堂...
-
第139页 历朝治乱离合
-
第158页 民间五月的清
中国东西皆是生在万民的风景里,戏是露天搭戏台,去寺观亦多是为随喜,连街上的商店亦被当作...
-
第173页 平人的潇湘
中国人是能正故能奇,浅色複色皆是正色的变化,生旦净丑皆是正声的变化。 西洋的是浪漫,印度...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