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 四,五
- 章节名:太宗 四,五
王夫之用了两篇说战争,说宋没有能够夺回幽燕之地的原因。
不教之兵,可使战乎?曰:不可。日教之兵,可使战乎?曰:固不可也。 引自 太宗 四,五 原因在于,所谓教战,不过是狎戏,日教之,也就是日戏之,尚且不如不教。
夫教战之道无他,以战教之而已矣。 引自 太宗 四,五 然而这也不是全部,因为
有数战而不可使战者,屡试之弱敌,幸而克捷,却欲用之于劲敌也。 引自 太宗 四,五 然而,士兵,士气,教战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在“将”
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 引自 太宗 四,五 岐沟之败,在于将,曹彬避权,潘美避功,是以败无可避。而将的错,主因在于上”任之也无固志“。 另一个原因,在于人心:
(契丹)得其人,则愈久而其心愈不回(宋)也。当石晋割地之初,朔北之士民,必有耻左衽以悲思者。至岐沟败绩之岁,凡五十年,故老之存者,百不得一。仕者食其禄,耕者习其事,浮靡之夫,且狎其嗜好而与之俱流。过此无收复之望,则其人且视中夏为绝域,衣冠为桎梏,礼乐为赘疣,而力为夷争其胜。且唯恐一朝内附,不能与关南之吏民争荣辱,则智者为谋,勇者为战,而终无可复之期矣。故有志之士,急争其时,犹恐其已暮,何忍更言姑俟哉! 引自 太宗 四,五 所以,有些事需要一鼓作气,不然,在己方则气势衰竭,在对方则人心向背。不过,汉武当时也是经过了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所以,有的时候,还是在于实力,”弱“宋之弱,不在于经济,而在于军事。重文轻武,君无固志,上下不同心,则万事休矣。所以:
且夫志于有为者,败固其所不讳也 ……屡败之余,气不为荼,而惩其所失,卒收勘定之功。 引自 太宗 四,五 还是这句话,有志者,在乎坚持,在乎提高,则事竟成。
10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