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兴宗朝·兴宗时的对外关系
Bla©kie (Fight 4 REAL 𘋝𗋘)
读过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章节名:兴宗朝·兴宗时的对外关系
- 页码:第137页
宋朝抓住了自己与西夏谈判的机会(指契丹小规模入侵西夏)。在西夏统治者接受作为宋朝藩属地位的条件下,于1044年冬天与西夏签定了一项条约。作为回报,宋朝答应每年给西夏类似于辽的岁币,虽然数量较少:每年银7.2万两和绢15.3万匹,外加大量的茶叶。边界贸易仍定期举行,市场对党项人开放。但是条约有一个重大缺陷:它不像与辽朝所签定的条约,没有能够划定两国的边界,因而,在以后的70年里,不断发生边界争端和爆发战争。 引自 兴宗朝·兴宗时的对外关系 跟西夏的和约没有约定国界,我想并不是宋廷“疏忽”“忘了”,而是想着好歹先停战,等以后养精蓄锐可以再战了再把失土给抢回来。之所以澶渊时对于幽云那一片愿意跟契丹清清楚楚约定边界,无非是人家先到先得,在还没有北宋什么事儿时人家就占据那一片了,北宋如果去抢那就叫“入侵”而不是收复失地(虽然北宋自己一直嚷嚷要恢复汉唐故地),但对西夏不一样,自己是被“叛乱”的国家“分割”了国土,如果这时约定边界了,那以后去收复失地岂不变成入侵了? 从西夏那边,人家正属于王朝扩张期,签和约只是为了不两头作战,以李元昊的心气来讲也不可能签个约束自己扩张领土的条约,就算签了也不会真的遵守。
64人阅读
Bla©ki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04页 朝政的变化·考试制度
契丹人被禁止参加汉式科举考试。圣宗死后不久,皇族的一个杰出的学者式成员耶律庶箴,由于允...
-
第123页 对外关系·澶渊之盟,1004年
这项条约中所使用的术语有着深刻的象征性意义。宋朝坚持每年给辽的岁币应当叫做“助军旅之资...
-
第137页 兴宗朝·兴宗时的对外关系
-
第145页 道宗朝·耶律乙辛及其集团的统治
似乎清楚的是,(重元叛乱后)乙辛掌权并不意味着自圣宗时代起延续下来的中央集权、赞成汉化...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