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长清僧
修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 章节名:长清僧
- 页码:第45页
“新身份”的诱惑 网上多有重生、穿越的小说,无论是《寻秦记》这样男性视角的,还是更多见的女性视角,本来存在诱惑力的东西在发生变幻的两个世代和两个身份上并无区别,功名利禄、男欢女爱...... 《长清僧》特殊之处,是从一个诱惑不但不存在也不该产生诱惑力的场景和身份变化到了一个相反的极端:身份宅邸,财富奴仆,妻妾成群,鲜衣怒马,携鹰游猎...... 这个故事在情节设定“心意”即在于两种“身份”处境的张力..... ”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这正应和于其”性定“,老僧是从始至终未曾打算跟”新世界“有所接洽,新身份的诱惑机制一刻也没发生作用,其后自也无法运转,符合我们想像的故事因而完全没有开展。长清僧的穿越之旅是一场回归之旅,新的皮囊于他的魂灵,毫无作用。他不过是要归家而已。 这个故事无论如何只是蒲氏的创作设计,不是周密而基于事实的“案情”,但如果我们试图在故事框架内做一种游戏式样的探讨,那么这“居月”或可理解为老僧人的“经营”:一则,给寺僧们留了“奇怪”的话,可引起心理上反复思量和气氛的发酵...为下一次的解说及回归做好铺垫; 其次,社会学上认为老人缠绵病榻衰弱的过程其实是很“仁慈”的,他在生活和社会功能上渐渐退出,存在的意义逐渐消弭,各种照料消耗的耐心...是个离开世界的“自然”过程,亲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接受这种消逝,虽然最后也会极其伤痛...... 人情人事,乃于世间瞻顾勾当不完的,要么,全心全意,倾情投入;要么,当断则断,该了则了......老僧人在这段时间里让举家感受他的“不存在”,无论作为夫君还是家主,他都不履行“功能”,如果不这样,骤然要求离开,可能全家很难接受,会爆发拉拉扯扯的剧烈冲突,虽然最后也哀请之......两个都是离开这个世界的谢幕,前者或是冥冥中的仁慈;后者或者是了悟者的自在圆融...... ”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薄谷籍,杂请会计......“富贵家业的内里,自然不是悠游享乐,而是切中实际的经营和管理......而这需要巨大的欲望作为动力。 “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受此布袍,不过体谅世人拳拳之心...... 异史氏之“不异”与“异”,确乎情理之间。换做你我,是什么可以勾住欲望,阻了回归之路亦或本来的行程? 八十余岁的老僧,是蒲松龄设定的一个极端。倘若只是一个普通农人,家有糟糠之妻、待哺幼儿、高堂老母......是否有此定性,抛下新身份,决然要归于旧家,担起那些无人承担的责任。 故事新奇,但设定的逻辑,并不新奇,即便戏曲里中了状元的陈世美,也面临这么个选择,眼睛一闪的功夫,如果有一分“定性”...... 新身份给予的诱惑和选择,或许就在转角处,等着看你的笑话...... 故事的戏剧性往往在于极端的情形和极端的矛盾,否则不成戏剧;故事的设定,往往让你在取舍间极其狼狈;如果过于顺理成章,温和有序,就不是好戏剧了......常常确实是要把人逼迫到非得决择,以显露本性的地步,戏剧的爱好就是如此。 这个情节设定的“心意”即在于两种“身份”处境的张力...... 也效颦异史氏曰:关于“新身份”,应该是个持续的过程,不停歇之努力最后迎来脱胎换骨,而突然转化的“新身份”常常确实祸不单行。蒲松龄这篇在末尾的评论切中要害,眼睛一闪,兰麝薰心,求死而不得者......所以要是真能穿越、真有灰姑娘嫁王子、一日中彩券之类,结果通常不美...... 基于女性视角,难免还要偏离蒲翁主旨的吐个槽儿: 老僧重生成一富贵公子,他有身份家财妻妾奴仆...他可以主张,可以选择,他默不作声,不过是按步骤的行动“数日后、居数月...不听,翌日遂发、出门自遁,直抵旧寺...家哀请之,略不顾瞻...”,最后回到他原来的世界和生活里。可假如,他重生的躯壳是个女子呢?大概一切将罔顾她的意愿... 或有人说,女子一样可以出家......但实际上,过去出家女性多为权贵家族的女性和失去依靠的女子。即如果没有特权,又有家庭牵绊,女性很难按自己意愿选择。这个时候,她大概发了疯撕心裂肺的喊:“我乃是一个老和尚啊!啊!啊!!!怎么到了这儿啊!!!”也是没有用的。 哪能“夜独宿,不受妻妾奉”、“托以病倦,悉卸绝之”、“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大约该行房行房、该管家管家、该侍奉公婆侍奉公婆......真是无奈苦楚也只能如此了...... 这其实真是很无奈......一开篇,看到是一个重生故事,一上来列出的诱惑条件(这跟穆斯林那个也差不多,财富奴仆妻妾云云),就想,如果是女性,这个诱惑清单该开哪几条:独门独户的小家庭,深情厚谊言听计从的一个好男人,再有自己的子女....... 就古代的生存实景来说,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绝对是少数,多数是分家之后的夫妻子女有时候有公婆。而分家的主要动力来自作为妻子的女性,大家庭对于女性,常常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扯远了,总之,社会性的处境,差距巨大,面对每一种故事设定,都会是完全不同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修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40页 《劳山道士》
只就两细小处略作闲谈:《劳山道士》中的两个女人 一是嫦娥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
-
第29页 王六郎
一场相逢——聊斋《王六郎》 (这篇读来尤其动人,与之前诸篇大异其趣。尤其这六郎荣升城隍之...
-
第45页 长清僧
-
第53页 犬奸-掬三把泪
翻开社会新闻,这并非什么真正稀奇的事儿,仍时有类似桥段儿报出,一时不少点击量,满足猥琐...
-
第62页 《娇娜》
此篇,何不名之曰《皇甫公子》! 一少年出,风采甚都……孔生爱悦之; 逢一美少年,跨骊驹,...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