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
Azeril (明朝即長路 惜取此時心)
读过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 章节名:全书
Az.:哲學的歷史與哲學家的趣聞。一道蠻有風味的點心 內容方面連貫性不錯 雖然比不得《蘇菲的世界》 但對古往今來的西方哲學大家 闡述的基本思想 描摹各自的性情 也算得上精彩。對於西方哲學感興趣 又不知從何著手去了解 可以翻翻。
这本书很自我,我们只关心两个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在斗争中,哲学总站在弱者的一方。 这是因为哲学讲思辨,讲道理。而只有弱者才会去讲理,强者不需要讲理。 总之在教父哲学家们的口中,哲学的怀疑精神一点没有。这里的哲学只是用来装潢门面的招牌,就跟今天算命的搬个电脑搞“科学算命”一样。 奥古斯丁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解决了一个长久困扰基督教的逻辑弱点: 《圣经》说上帝是全知、全能和全善的,那为什么会允许人间存在这么多丑恶和痛苦? 正因为根本上的不可调和,那时有个教父哲学家说过一句名言:“上帝之子死了,虽然是不合理的,却是可以相信的。埋葬以后又复活了,虽然是不可能的,却 是肯定的。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 这话常被人总结为:“因为荒谬,我才相信。” 四、神的天下 以《米兰赦令》为标志,基督教开始摆脱被迫害的时代。此后君士坦丁又打败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成为整个罗马唯一的统治者。《米兰赦令》也得以在整个帝国实施。 五、异教徒们 当神学家们试图证明上帝存在的时候,这同时不也就意味着上帝有可能不存在吗?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基督徒绝不能质疑上帝的存在。那么可以说,从神学家们把哲学引入神学的一瞬间起,他们就已经开始背离自己的信仰了。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里,希腊哲学不过是一帮穿着白袍子的奴隶主在酒足饭饱之后的清谈罢了。实际上,哲学的传承浸满了鲜血。 如果不是无数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兵荒马乱中怀抱着哲学典籍夺路逃窜,如果不是哲学家们从一场场烈火中抢夺滚烫的纸屑,如果不是千百万在历史上未留名的学究呕心沥血地翻译整理,我们今天不会触摸到那么多哲学瑰宝。 我们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国家、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亡国灭族是最可怕的事。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站在文明的角度去看,亡国并不一定是最可怕的。雅典亡国了,反而因此撒下了希腊文化的种子。在中世纪的基督徒看来,穆斯林是最可恶的人。但正是他们的敌人,才得以让西方最精华的文明保留下来,最终让基督教的神学家们也视之为珍宝。 七、天国王朝 八、信仰与反叛 路德的势力越骂越大。再加上教权和王权的根本矛盾,终于使得这场宗教革命遍及整个欧洲,千百万神甫和知识分子卷入其中。王宫贵族们纷纷举着刀枪宣布加入其中一方,几十年后还真打了一场损失惨重的宗教战争。 不久以后,基督教分成了两大派。罗马一方被称为天主教,支持路德的则被称为新教。另外,东边的罗马帝国在此之前还搞了一个东正教。 天主教、新教、东正教,这就是今天基督教最主要的三大教派。新教的诞生全赖于路德的努力。 那么形而上学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 无论是原文还是中文翻译,它的字面意思都差不多,指的是“超脱于物理世界之上的道理”。 十三、二元论 二元论的作用,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躲避痛苦。按照二元论的观点,我们的精神世界是独立的,那么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影响仅仅在于感官体验。其余的精神体验都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理活动。 那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痛苦的时候,无论什么痛苦,都可以分成两类:感官上的和精神上的。 更进一步说,二元论能帮助我们的关键是:我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是无敌的,而一切体验归根到底都是精神体验。 哲学史上有个不难理解的现象,生活越是困苦的哲学家,他的学说就越关注个人幸福。反之生活富足的哲学家,学说更容易脱离现实。斯宾诺莎就是典型的前者。 当斯宾诺莎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应该通过理性思考来追求的时候,他发现,在得出最终答案之前还需要很长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该怎么生活呢? 他总结了几个可以暂时执行的守则,大意是: 第一,说话要尽量让别人明白,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要求不会影响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求知),那就尽量满足。 第二,只享受为保持健康所必需的生活乐趣。 第三,只求取为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金钱。 十六、二虎相争 然而几百年后,数学家们发现了公设体系完全不同的非欧几何,而且还正好用在了相对论上。这正说明了,欧式几何并非是宇宙中唯一的真理,只不过是人类用来描述自然的工具而已。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数学是通向真理的桥梁,但不是真理本身。 这意味着,数学派的哲学家们创造的不过是能用来衡量世界、随便可以用其他系统来代替的尺子,而他们却把这些尺子当做了世界的真相。 笛卡尔、斯宾诺莎代表的数学家派,被称为“理性主义”。 在归纳法里,最重要的是实验数据,是观测结果,它们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和证据。这些东西可以用一个词来统称:“经验”。 所以洛克代表的科学家派被称为“经验主义”。 十九、机械论 所以维特根斯坦说:“凡是可说的事情,都可以说清楚,凡是不可说的事情,我们必须保持沉默。”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符合逻辑实证规则的语言,内容都很清晰准确。凡是不符合逻辑实证规则的语言,说了也是没意义的,就不用说了。 虽然我们不能把科学当做衡量一切理论的标准,但是我们仍旧有其他标准可以用。我刚才说的,科学就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理论。 这就是我认为我们要坚持的:第一是经验主义,第二是实用主义。 克尔凯郭尔说,我们光思考形而上学没有用,真理、人生意义是要靠自己活出来的。关键不看我们如何想,关键看我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选择。因为这些观点,克尔凯郭尔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先驱。 休谟、康德、逻辑实证主义者等等哲学家,给我们划出了一个理性认识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知识,理性不能正确地把握,硬要用理性去研究,只能得出各种荒诞的结论。 注意,相信“真理是主观的”,并不是说这世上以后就没有什么道理可以相信,我们愿意信什么就信什么,陷入纯粹的相对主义了。 首先,我们所说的“真理是主观的”,仅仅指的是那些经验不可验证的问题。在人类有能力经验的领域里,特别是在客观经验领域,我们还是应该坚持经验主义——它最好的代言人就是科学。 信仰这件事,我以为,由不信到信难,由信再到不信也不容易。所以信仰宗教可能是要牵涉一生的事。怀疑和信仰本身就是相悖的,而且宗教的说服力要比一般的信奉主观真理的哲学要强,那么当我们信仰了宗教之后,还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质疑信仰并脱身而出呢? 所以我觉得单就追求真理而言,信仰宗教和实践中国哲学都是一个成本比较大的尝试,可能要穷尽一生才能知道选择的结果。假如我们对自己追求到的真理不满意,也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克尔凯郭尔说人生就是一场冒险,这话用在信仰问题上正合适。 我暂时不信宗教,我该做什么? 我觉得,第一是不要忽视自己总有一天会死这件事。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要年年想,月月想,天天想。这既是因为死亡是我们终究要面对的事情,也是因为死亡会成为我们思考哲学问题的动力。 引自 全书
114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