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章节名:导读
【導讀】蟬噪如雨鄉土情 ——李長聲
關於武俠小說,日本有這樣的說法:一般書店裡,武俠小說的架子上半壁江山是司馬遼太郎的;另外的半壁,二分之一由池波正太郎和藤澤周平平分秋色,二分之一是其他作家們的。 有人說:拼命要發跡的傢伙讀司馬遼太郎,對發跡死了心的讀藤澤周平,想擺淵博的讀池波正太郎。 引自 导读 看完《大坂侍》之後,我覺得我迷失了司馬遼太郎哈哈哈
他說:「我寫市井,寫人情,主要把時代假定在江戶,但很少從過去的隨筆之類挖掘材料,多是以現代日常當中所見所聞、生活在現代的我本人平時所思所感為啟示來寫。」因江戶時代處於偏執的中國化與淺薄的近代化之間,有真正的日本。藤澤討厭狂熱,討厭流行,而戰爭是最大的狂熱和流行,他也討厭嗜殺的織田信長。他書寫的人情是現代的,規制人情的義理看似傳統,卻實在是被他美化的,由劍豪充當化身。他們保守、拘謹,用意志自律,不明顯表露情思和慾望,對女人的感情乍暖還冷,暖的是情,冷的是理。 引自 导读 為什麼我這麼強烈的感覺這劍豪代表就是譚包子!
今年不少武打電影拜好萊塢超人、駭客為師,越來越花俏,科幻似的打鬥,再加上芭蕾的大劈叉和章子怡的媚眼,在這種風潮中,日本電影《黃昏清兵衛》,還有《隱劍鬼爪》,令人眼前一「暗」,心弦被濃於血的人情、淡如水的人生震顫。山田洋次的導演手法固然可圈可點,但不要忘記原作者,這兩部電影的原作者就是藤澤周平。其實,山田完全保持了小說的故事、情趣及氛圍,比如武打場面少,又好像少了些陽剛之氣,卻正是藤澤文學的特色。他不大把筆墨潑在劍俠的修煉、絕技等常規描寫上,琢磨之功集中於日常生活人。始自《隱劍》系列,如《怯劍松風》,藤澤刻意把劍豪寫成上班族,每天進出藩主的居城上下班,養家糊口,這種類型寫到《黃昏清兵衛》達至巔峰。平靜的日常被藩主即老闆的命令等不可抗拒的外力打破,無奈拔出刀,「一揮頭白不聞聲」,這一揮,簡單而爽快,人物形象卻為之一變,顯露劍的一面,頓時把日常生活人的一面提升為俠,讀者這才明白了劍俠原來一直是嚴守義理地生活著。「怯劍」取勝,老闆給漲了薪水(五十石祿米),但妻子「滿江並非為了那個愛丈夫,她愛曬黑的、規規矩矩執勤的、懦弱的丈夫,這就滿足了」,於是,好似一陣風過後,松一般根深的生活又恢復了日常的平靜。我甚至感覺,獨具現代感和樣式美的藤澤文學使山田電影終於超脫了渥美清的吊兒郎當和高倉健的悶頭悶腦。 引自 导读 生在这无常的人世,没有遗憾之人是没有的吧。——阿福
29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