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Submarine_ (。)
读过 自私的基因
- 章节名:第六章
基因道德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基因有可能帮助存在于其 他一些个体之内的其自身的复制品。如果是这样,这种情况看起来倒象是个体的利他主义,但这 样的利他主义是出于基因的自私性。 特征与倾向 从纯理论的角度上说,出现这 样的基因是可能的,它能赋予其个体以一种明显可见的外部“标志”,如苍白的皮肤、绿色的胡须, 或其他引人注目的东西,以及对其他带有这些标志的个体特别友好的倾向。 同一基因既产生正确的标志又产生正确的利他行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可是,这种我们可以称之为绿胡须利他行为效果的现象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单凭个体的利他行为就可以识别出拥有 利他基因的个体。 亲代对子代的利他行为 菲希尔,霍尔丹(J.B.S.Haldanc),尤其是汉密尔顿认 为。这种情况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近亲——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和血缘近的堂(表)兄弟或姐妹。 如果一个个体为了拯救十个近亲而牺牲,操纵个体对亲属表现利他行为的基因可能因此失去一个 拷贝,但同一基因的大量拷贝却得到保存。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父母之爱不过是近亲利他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一个 成年的个体在关心自己父母双亡的幼弟时,应和关心自己子女一样。对它来说,小弟弟和子女的 亲缘关系指数是完全一样的,即 1/2。 近亲选择 威尔逊(E.O.Wilson)的《社会生 物学:新的合成》一书,在各方面都堪称一本杰出的作品,但它却把近亲选择说成是群体选择的 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书中一张图表清楚地表明,他在传统意义上——即我在第一章里所使用的意 义上——把近亲选择理解为“个体选择”与“群体选择”之间的中间形式。群体选择——即使按威尔 逊自己所下的定义——是指由个体组成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性生存。诚然,在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家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但威尔逊的论点的全部含义是,家族与非家族之间的分界线不 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属于数学概率的问题。汉密尔顿的理论并没有认为动物应对其所有“家族成 员”都表现出利他行为。而对其他的动物则表现出自私行为。家族与非家族之间并不存在着明确 的分界线。我们没有必要决定,譬如说,第二代堂兄弟应否列入家族范围之内。我们只是认为第 二代的堂兄弟可以接受的利他行为相当于子女或兄弟的 1/16。近亲选择肯定不是群体选择的一个 特殊表现形式,它是基因选择所产生的一个特殊后果。 挽救行为的风险 在 实际生活中,必须以自身以及其他个体的死亡的统计学上的风险(statistical risks)来取代肯定的 自杀行为和确定的“拯救”行为。如果你自己所冒的风险是非常微小的话,即使是第三代的堂兄弟 也是值得拯救的。再说,你和你打算拯救的那个亲属有朝一日总归都要死的,每一个个体都有一 个保险统计师估算得出的“估计寿命”,尽管这个估计可能有误差。如果你有两个血缘关系同样接 近的亲属,其中一个已届风烛残年,而另一个却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那么对未来的基因库而言, 挽救后者的生命所产生的影响要比挽救前者来得大。 同样,一个人如要作出某项困难的决定,他首先权衡各种得失, 并考虑这个决定可能引起的他想象得到的一切后果。他的决定在功能上相当于一系列加权演算过 程,有如计算机进行的那种演算一样。 利他行为的目的 八个蘑菇四份平分,对我而言,我自己吃的一份折合净收 益+12,但我的兄弟和堂兄弟各吃掉的两个蘑菇也会给我带来好处,因为它们体内有和我一样的 基因。事实上的总分是(1X12)+(1/2X12)+(1/8X12)+(0x12)=19.5,而自私行为带来的 净收益是十 18。尽管差别不大,但得失是分明的。因此,我将发出“有食物”的喊声。在这种情 况下,我的利他行为给我的自私基因带来好处。 实际的情况是, 基因库中充满对个体施加影响的基因,由于这种影响,个体在采取行动时好象事先进行过这种演 算。 种群中的利他行为 鲸鱼是否有办法识别它们的近亲,我们无从知道,但这也 许无关紧要,情况可能是,鲸群中随便哪一条都可能是你的近亲,这种总的概率是如此之大,使 利他行为成为一种合算的行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