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页
- 页码:第999页
一个概念的意义只有从考察使用它的文本中才能弄得非常清楚。 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的合作。直到1897年,弗洛伊德发现,许多有关创伤“记忆”,特别是癔症病人描述的性虐待记忆,并非真实的记忆或真实的事件,多半具有幻想的成分。 第二阶段,拒绝神经症创伤理论,发表精神分析结构模式理论。 将精神分析的目的描述为“将潜意识在意识中加以呈现” 结构理论; 定位模式: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系统 第三阶段: 第二定位模式:本我-自我-超我 第四阶段:安娜对正常精神功能下的防御机制研究; 哈特曼发现很多相对自主发展过程可以表现为正常功能,而非总变现为精神上的冲突-所谓自我心理学。 第二章 分析情景 只有当我的病人在了解到所有将要对其采用的方法,并能从我这里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和勇气之后......我想,他们才有能力将所遗忘的事实和联系呈现于意识中。 精神分析基本模式(艾斯乐)作为一种规则,病人几乎总是将精神分析师与其个人事件加以联系。分析师表现得对此相对浑然不知,便有可能让病人有勇气尽可能放松地表述出在日常治疗过程中的想法;这些内容可能逻辑混乱或部分与以前表达的意义无关联。 斯通:分析师应尽可能保持一种“节制”的态度,即“分析师的治疗设置应该尽可能减少病人从其症状中获益,分析的实质是分析师在原则上拒绝对病人百依百顺以取悦病人,也拒绝扮演病人强迫他扮演的角色。在某些病例及治疗中的某个时刻,节制可诠释为对病人解释隐藏在所有资料背后病人的重复行为方式,并加以修通” 主要干预手段:收集资料的提问、解释、面质、重建。 移情:病人对分析师直接或隐晦的想法和情感,这种与实际情况有着很大偏离的内容;代表了病人过去的欲望与经验及关系相关的感觉和想法。 治疗联盟:关系建立在病人愿意康复和配合治疗的基础上。主要是探究阻抗(的动机)。 见诸行动(Acting out)病人总是以通过发生在治疗时间之外的行为及各种举动加以表达过去事件与现在感情的关系。 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分析师对自己感情及反应的回顾,帮助分析师进一步恰如其分地审视即将于病人发生的关系。 领悟(insight)的能力:病人具备理解意识与潜意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的倾向。 修通(working through):解释与进一步衍生的资料相互渗透。 负性治疗反应(negative therapeutic reaction)将要发生明显改变,但表现出矛盾性回避 退行(regression):一种被遗忘的或已经重塑了的功能模式的再现。 分析情景的功能之一:允许在分析设置下的退行,结果就是病人对分析师的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方式成为理解病人和母亲早期关系模式的重要资源。 形式性退行(formal regression)原始表达与呈现取代了通常的方式 暂时性退行(temporal regression)返回到旧的精神结构的表现 外化(externalization)潜意识倾向于向外呈现,基于投射和投射下认同。 抱持(holding)提供一种氛围,使来访者发生严重退行时也会感到安全与接纳(contained) 分析师提供的设置不仅仅取决于给与正确的解释技术,也取决于分析师保持对病人长久兴趣和维持关系。 第三章 治疗联盟 概念:病人与分析师之间为保证治疗工作的成功而需要存在的联盟。 有意识和潜意识两方面的内容 一个病人会以敌意对待治疗,对分析工作显示出很强的阻抗),但是这也可能隐含着接受工作的潜意识欲望 对治疗不现实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期望可能给治疗工作中导向不可信任的联盟。 明显地对治疗师的尊重或喜爱的初始参与的倾向并不一定表明病人作好了继续治疗的准备 在开始时重点为: (a)病人是否有发展联盟的能力; (b)病人是否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足够合适的动机来建立联盟,不管治疗对他是多么有压力和紧张。 基于病人对合作的意识与潜意识的欲望和其接受治疗师以克服其内在困难为目的的准备。这与将参与治疗简单地基于获得快乐或其他满足形式不同。在治疗联盟中存在一种(来自病人的)接受涉及内在问题的需要,或在内部层面(特别在儿童)或在外部(如家庭)阻抗下开展分析工作 埃里克森“基本信任”指基于婴儿在出生后第一个月的安全性经历而形成的对人和世界的基本看法。这可能与婴儿和其最初客体之间所发展的早期“联盟”有关 格斯特利认为治疗联盟的评判能力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病人的重要预后指征。 分析师愈是在情感意义上能表达出对埋藏在病人潜意识中防御性成分的容忍性,他就愈可以显示病人防御行为的想法,治疗联盟就愈牢固。 理想的情形下,治疗师应该能感觉在分析中“此时此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治疗联盟以及由其联盟在范围、成分和稳定性上波动时不同成分的改变。 第四章 移情 不同精神分析师对移情理解不同,但移情现象被精神分析师视为其治疗的核心。 Freud目的:通过病人联想和情感反应,使他发现在其现有症状和感情方面与过去经历方面的关联。 早期被当做是一种对分析工作产生阻碍或阻抗作用的临床现象。 Freud将对指向过去一个重要对象的欲望,解释为性驱力的能量在人的形象上的投注。 移情作为一种病人不能察觉到的过程,被认为是由对原来客体级以上的力比多想分析师身上转移,后者成了病人性欲望的新的客体。 安娜:力比多冲动性移情-婴儿性客体的本能驱力在分析师个人身上的作用;防御性移情-即针对驱力以往的防御方式的再现 移情的行为与见诸行动很接近。 詹姆斯·斯特雷奇:精神分析治疗中唯一有效的解释为移情解释。 克莱因:所有以后的行为多半是一种她认为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年所获得的关系的重复。 综合:视作所有病人表现的交流,均反映着其极早婴儿关系的移情。 爱德华·格罗夫:恰当的移情概念必须能完全反映个体的发展吗,病人不仅仅在情感和想法上错位,也在其精神发展中将以往所学过或遗忘了的所有成分在分析师那儿发生了错位。 历史上:移情是一种早期关系的重演,对移情解释的尝试是获得对早期婴儿关系以错位或受损的方式作用于分析师身上的内省,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病人生活关系的模式。 现代的:新的体验胜于将之视为旧的经验的重演,对移情解释的目的在于将所有这种包含了过去内容的新的体验在意识中呈现。 移情神经症:通常就是分析式移情的同义词 克莱因的移情理论: 对破坏性强调减少,对身体部分语言使用的减少,对投射认同概念开始越来越直接地运用于移情解释 最基本的因素是通过投射认同的机制将内部客体关系外化;这之后,主要技术是分析师能容纳和感受病人的投射,并在反移情中对其加以体验和开始得以强调,将之以恰当的解释形式反馈回病人的能力。 投入认同:将外部客体转向自我的过程 投射认同:将自身观点投向一个客体的反向过程。 技术上:分析师的注意力首先指向营造在此时此刻的分析中和病人的感情接触。 移情的小结: 1.包含了我们所讨论的什么是治疗联盟 2.如Freud所说的,指出了以新的形式,主要是错误地重复过去,而现在指向治疗师的婴儿感情和态度的产生。 3.包括了安娜·弗洛伊德所提出的精神成分中的“防御性移情”和“外化” 4.包含了所有“不恰当的”代表着过去竞争和病人针对分析师关系时(意识到或不能意识到的)重演的想法、态度、幻想和情感。这也包括当初病人初次“不合理的”对就诊的焦虑,以及特别是对他的部分人格结构形成有关的人的态度,并将这些呈现给分析师。 5.指出现时内部客体关系的外化使得它们能够影响病人分析师的感受,包括“投射性认同”的各种机制 6.包括所有病人对分析师的观点:将移情的观点视为病人将分析师作为过去的关系的重复;事实上,每种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或在分析过程中病人的表现均可能作为移情;持有这种移情观点的分析师将所有病人的联想视为与分析师有关的某些想法或感情。 关键在于鉴别在现时重复关系的一般倾向,与代表着对现时不适当的、直接以非常特别的方式针对他人或直觉的态度或感情为主的、以指向他人或直觉的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为特点的过程。应该强调的是,这种情况在主观上被认为是与现实与所涉及的特别个体非常符合。 移情不一定限定在对他人想象概念上;也包含无意识去操纵或激怒那些与代表早期经历和关系重复的、或内在客体关系外化环境有关的尝试。 第5章 移情的其他变异 越来越强调内在的客体关系外化就是移情的整合性观点 色情化移情(erotized transference)有些病人对它的感受却到了拒绝继续常规治疗的程度,他们可能会抵制将目前的感情与过去联系起来的解释,也不想继续弄清楚他们以前申述的症状的意义和原因,这些病人会恳求分析师对他们的爱做出回应 性欲化移情(sexualized transference) 情欲化移情(erotic transference)应被约定为正性移情,伴有病人知道是不现实的性幻想 “边缘性”的时候是指有着向精神病结构发展的倾向,而另外的观点则认为这是指人格结构及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被冠以“边缘性人格结构或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主要指他的自我功能具有特别的易损性,他具有采用原始防御机制的倾向。认同弥散;体现着自我与客体整合缺陷的概念。 病理自恋性移情“自体客体”(科胡特): 1.那些雄心(自信的尝试)遭到破坏的人想诱发自体客体验证性反应(镜像移情); 2.那些理想遭到破坏的自体客体性移情,寻找自体客体以能接受其理想化(理想化移情); 3.那些与天才和技能遭到破坏相关的人所寻找的自身客体具有能反映体验的类似性(孪生或第二个自我的移情)。 自体客体:在关系中提供自我的持续功能的对他人诱发并维持自我及由此产生的自我存在和活动的主观体验;意原是用于描述自身与其他客体关系中不同形式的内在精神体验,用来指个体基于自身存在需要所产生想象的体验 治疗的进程似乎是指在将分析师的想象从自体客体或部分客体的自恋体中转化为分离的具有现实性和自身缺点的系统的修正过程。 第6章 反移情 1、 分析师的“阻抗”源于他的内心冲突被激活----这会干扰他在分析中的理解和行为,造成“盲点”(弗洛伊德,1910d,1912e); 2、 分析师对病人的“移情”----这里,病人变成分析师童年期重要人物的现实替代品(见A•赖希,1951,1960;Brenner,1976,1985);分析师对病人的投射也应包括在内; 3、 病人的一部分的外化或投射性认同的结果,在这一结果中,分析师对病人产生反应,这样分析师就成为了表达病人的一部分的媒介,或者是表达客体的媒介(见拉克尔,1953,1957,1968;比昂,1959,1962;克恩伯格,1975;桑德勒,1976,1990a,1990b;西格尔,1977); 4、 分析师对病人的移情的反应(吉特尔森,1952)和对自己反移情的反应(格林贝格,1962); 5、 反移情作为“交流场”中互动的产物,分析师和病人都卷入交流场中(兰斯,1978;麦克拉弗林,1981); 6、 分析师对通过病人获得“确认”的依赖性(科胡特,1971,1977;阿德勒,1984); 7、 分析师与病人交流的失调,源于病人-分析师关系中分析师被唤起的焦虑(科恩(Cohen,M. B. , 1952)); 8、 分析师的人格特征或者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例如疾病),反射到他的工作中,这可能导致也可能不导致对病人的治疗的困难(见M•巴林特和A•巴林特,1939;阿本德(1982);德瓦尔德(1982);范达姆,1987); 9、 分析师对病人的全部的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态度(M•巴林特,1949;Kemper,1966); 10、 由特殊病人所带来的精神分析上的特殊局限性; 11、 分析师对病人“恰当的”、或者“正常的”情感反应----这可以是重要的治疗工具(海曼,1950,1960;利特尔,1951)和共情与理解的基础(海曼,1950,1960;马尼-基尔勒,1956); 第七章 阻抗 阻抗不再被认为是对不能接受的精神内容的完全压制,而应被认为对潜意识冲动和记忆的扭曲负责,扭曲的目的在于使他们在病人的自由联想中,以伪装的形式显现出来。 第八章 负性治疗反应 Freud《受虐狂的经济问题》,潜意识羞耻感导致了负性治疗反应,这种情况在一些病例中可能通过隐蔽的受虐狂倾向得到加强,在受虐狂和负性治疗反应的文章中讨论了所谓的死亡本能的作用。它导致病人从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中得到长远的利益,并且表现为对康复的持续阻抗。 利维爱尔:负性治疗反应同样可指那些没有从治疗中收益的病人的情况。 霍尼:负性治疗反应是由于一种特殊的受虐型人格结构而在个体中形成的。对这种人,分析师做出的“好的”解释所产生的效果,被认为可能有五种情况(可能合并出现): (1)这样的病人视“好”的解释为和分析师竞争的一种刺激。病人对分析师比自己优越感到愤恨。霍尔奈认为这类病人的竞争性和敌意超出一般水平,他们相当有野心,与他们的野心相伴的是深深的敌意。他们经常通过轻视分析师和企图战胜他来表达他们的敌意和失败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的反应不是针对解释的内容而是分析师技能的展示。 (2)当治疗师向他表明他不完美,有'一般的'焦虑时,这种解释可能被病人认为是对自尊心的一种打击。他感到被责备,并且可能表现出一种通过责备分析师以企图扭转局面的负性反应。 (3)解释之后出现缓解的感觉,但很短暂。病人的反应好象解决方案意味着向恢复和成功迈进似的。这个反应看上去使对成功和失败的恐惧都具体化了。一方面,病人感到如果他达到成功他将招致妒忌和怨恨,就像他对其他成功者的态度那样,但是另一方面,他害怕如果他向远大的目标前进但失败了,别人将像他希望压跨别人一样压跨他。这样的病人从所有涉及竞争的目标中退缩,并且在自己身上强加一个持续的约束或检查过程。 (4)解释被认为是一个不公平的谴责,病人经常感到分析好象是一场审讯。解释加强了以有的自责感,,并且病人直接用谴责来反对分析师。 (5)病人感到解释是拒绝,并且认为揭露他自己的困难对分析师来说是在表达不喜欢或轻视的情感。这种类型的反应是与对情感的强烈的需要和对拒绝同样强烈的敏感相关联的。 病人可能害怕失去所谓的、“自恋和全能的神”,害怕失去在自己家里的主宰感,如果他接受解释之后的进步,由于进步意味着放弃独立和自我控制,将导致失去自尊心 三个阶段:1.病人症状改善;2.分析师表达满意情绪;3.病人情况恶化 第九张 见诸行动 见诸行动主要可以用于 1.描述特定的行为,这些行为在分析过程中产生,并且是治疗的结果。某些精神内容浮到表面,尤其是在一种移情反应中,更希望变为行为而不是记忆;包含一些与治疗相关所激起的行为方式。 2.描述行为和举止的习惯性模式,这些人格和举止是人格及其病理特征的结果。 第十章 解释及其其他干预 解释与解释性交流:Freud写道,当你发现了正确的解释时,另一项任务就是摆在了你的面前,你必须等待,直到预计到你的解释可以通过成功的方式传递给病人......你最可能犯的错误是......当你一发现解释就把他们丢在病人的前面 布伦纳认为:对他来讲交流的语调和情绪是在治疗性干预中的重要方面,因为它们可以强化分析师强调的意思从而促进领悟 对洛伊温斯坦来讲,正确的解释为,能够导致那种我们“称之为领悟的动力性改变”的言语性干预 总的说来,“解释”这一术语在精神分析文献中用于表达以下的意义: 1.分析师对病人的交流和行为的潜意识意义及其显著特征的推断和结论; 2.分析师将他的推断和结论传达给病人; 3.一切评论都是由分析师作出的——这是这一术语通俗的用法; 4.言语性干预,其特定目标是以领悟做中介,引起“动力学的改变”。 亚农(1987)写道: 解释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它是按逻辑顺序展开的过程……。分析师解释病人的每一个潜意识冲突所产生的动力性作用。他显示在不同的时段里,内疚感、对惩罚的恐惧、丧失爱的恐惧以及丧失现实连贯性的恐惧是如何对抗或者支持童年时期的幻想性愿望的。分析师使病人明白在病人的联想中,动力性转移是如何承受病人内心冲突所带来的众多力量影响的现状的。因此,当分析师以一种固定的方式,在每一个解释的平面,对存在于愿望、防御和内疚感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做出反应时,解释的过程可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对亚农来说,分析师干预的意义“远远超过说明、澄清、正视、肯定,或者其它可以用于描述干预内容的术语。注意转向了过程。真正的意义存在于干预的动力学潜力之中,存在于冲动和防御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之中”。 第十一章 领悟 波兰: 领悟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内容与过程,进入到一个没有被逻辑和理论很好地描述过的精神状态。临床分析师在一个独一无二的二元环境中给生命带来了内在的力量,即:使含蓄的意义具有直接的意义,并因此使过去的事实成长为个人的真理…分析师不能“给与”领悟。他的解释可以提供新的知识,他的相互影响可以提供新的情感体验,但是病人必须消化这些知识和经验,并将其变为领悟。 作为分析的结果,治疗性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一个有组织的理论和情感的框架结构,病人在其中可以安放他自己以及他对自己和他人的主观体验。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精神分析和其它心理治疗的观点是如此不同,两者却都可以在治疗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第十二章 修通 克里斯(1956a):解释工作最后会重建病人的过去,修通是在病人的材料的许多不同领域和层面上的重建。 格林森:导致领悟的分析工作也许可以被叫做严格意义上的分析工作。由领悟导致行为、态度和结构的改变的分析工作就是修通 1.重复地解释,尤其是对移情性阻抗的解释; 2.打破情感和冲动与经验和记忆之间的隔离; 3.解释的延长、加深和加宽,发掘一个行为的各种前提和来源的多种功能和决定性因素; 4.重建过去,将病人和环境中其他重要人物置于活生生的背景下;这包括重建在过去各个时期的自我形象; 5.促进反应和行为的变化,使病人在面对他曾经认为是危险的冲动和客体时,勇于尝试新的反应模式和情感模式。一般来说,病人会首先在分析场景中尝试新的行为,然后在分析场景之外。这些新的行为将较少受到婴儿期经历的扭曲。 皮克(客体关系) 病人对分析师产生持续性的投射为分析的核心:每一种解释旨在将妄想/分裂向抑郁状态进行转换,这不仅仅对病人而言如此,对需要一次次退行和修通的分析师而言也如此。我怀疑,具正深入的解释相对于肤浅的解释而言,处于何种层次上的充突分歧是否得到了强调,但就分析师通过内在的给予解释的行为这一工作过程的程度而言……,分歧之处在于分析师如何允许自己来体验、消化并形成和交流这种解释。 科胡特认为,修通的目的是继续个体的发展,直至形成一个能够移情性交流的自我。 原有的、被自体客体性移情打开的分析师和病人之间的共情的流动,又重新被调动起来。然后病人又一次被与他一致的自体客体所支撑。 Freud(1914):“正是解释工作导致了有价值的领悟,以及可靠的、持久的治疗性改变……在任何意义上,对内心冲突的分析都应该被称为修通。 追溯反复出现的潜意识的冲动、冲突、幻想和防御,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对分析师来说是“对耐心的考验”,这些显得象是修通的本质。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