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第四章 解释性说明的形式
- 章节名:第四章 解释性说明的形式
- 页码:第238页
……按照涂尔干的观点,社会学的目标是以那种对人类行为的预先观察为基础,归纳地建构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对行为外在“可见”特征的这些观察,是必须的“前理论的”,因为它来自理论的母体。 这种视角认为,这种观察与行动者的一些观念之间并没有特别的联系,后者是行动者具有的关于自己行动以及他人行动的一些观念;对于观察者来说,他的职责就是尽力要使自己与行动者本身所持有的常识观念划清界限,因为这些常识观念在现实中经常是没有根据的。……社会学家被教导要在研究开始时就阐明他或她的观念,并与日常生活中的潮流相脱离。……贯穿涂尔干著作始终的一个假设是:(自然或社会的)客体存在可识别的“自然关系”,这种“关系”决定观察者对这些客体进行描述和分类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先于这个过程而存在。…… …… 将西方科学与宗教和巫术实践的大多数类型区分开的差别有如下这些。首先,科学在这样一种世界观中起作用,这种世界观将“自然界”中的事件视为非个人力量的结果。……其次,在专业共同体中,科学将模式的公示制度化了,正是借助这些模式,理论得到阐述而观察也得以形成。…… …… ……我将集中于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问题……首先,在那本著作中,库恩夸大了范式的内在统一性。“范式”的概念(尽管众所周知它是难以捉摸的)涉及一些科学家共同体视为理所当然的、未经检验的假定,他们将注意力局限于解决这些假定边界之内的小规模难题上。…… 其次,科学的发展经常与名义上位于科学自身之外的社会权力和利益相互交织在一起,并受他们的影响。……‘ 第三,对范式内在统一的夸大,意味着库恩往往将范式当做“封闭”体系来对待。……如果它们是分离的和自我封闭的领域,从这一意义框架转向另一种意义框架如何成为可能?……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必须认为,作为一个出发点,所有的范式(解读为“语言游戏”等)都被其他范式所中介。…… ……我的观点是,不同的意义框架表达截然不同的“现实”,任何一个意义框架都构成了逻辑上彼此相等的一个特殊的经验领域,因此,也就不能结合其它的“现实”来对他们进行理性评价,而只能将其当做是“给定的”而接受。…… …… ……在社会学中,不存在不受理论约束的观察或“数据”;……社会学不像自然科学,社会学立足于与“研究领域”相关的主体——主体间关系,而不是主体——客体间关系;它应对的是一个预先解释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由能动的主体发展的意义实际参与了这个世界的构成或生成;因而,社会理论的建构涉及到独一无二的双重解释;最后,一般法则的逻辑地位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区别于自然科学规律的逻辑地位。
流星飞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10页 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
……权力代表了能动者调动资源建构那些“方法”的能力。在这一最普遍意义上,“权力”涉及的...
-
第226页 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
……结构是“无主体的”。互动是由主体行为并在主体行为中建构的;作为实践再生产的结构化,...
-
第238页 第四章 解释性说明的形式
-
第263页 第四章 解释性说明的形式
……这一点使我们想起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基本上是双重的。首先,为了形...
-
第271页 结论: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在第一章中,我对“解释社会学”学派进行了讨论,它对澄清社会科学的逻辑和方法已经做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