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π
读过 心理调适艺术/广角丛书
- 页码:第20页
我必须在此作一点声明。在许多情况下,消极的情感是健康和合适的。学会在什么时候接受这些情感以及如何处理某个现实的消极局面,与学习如何促使自己抛弃各种失真的思想和情感是同样重要的。 我认为这些经历给我们走向成熟,获得亲密关系的机会,也赋予我们更深刻地体味人生意义的机会。 十种失真的思想方式: 1、非此即彼:你以非此即彼的方式看待事物。假如某种情况未臻完美,你就把它看作是一个彻底的失败。一位正在减肥的年轻妇女吃了一调羹冰淇淋之后,就自言自语道:“我的减肥计划全泡汤啦。”这个想法使她感到非常不安,结果她吃光了整整一夸脱冰淇淋! 2、以偏概全:你把某个单独的消极时间。诸如失恋或失业,看作是一种无止境的失败,一想到这件事情,你就用上了“总是”或“从不”这样的字眼。一位由于的推销员偶尔有一次看到车窗上有一粒鸟屎,心中便觉得非常不安,他自言自语道:“真倒霉!鸟儿总是在我的车上拉屎撒尿!” 3、心理过滤:你挑出某个消极时间的细节,并把它不着边际地夸大,于是在你眼里整个事实都变成了黑暗,就像一滴墨水弄脏了一池清水。例如,对于你在某一工作协会小组的表现,你收到了许多肯定的评价,但其中也有某人对你提出了温和的批评,于是连续几天你只对那个人的批评耿耿于怀。而忽略了所有的积极反馈。 4、贬抑积极事物:通过坚持以为它们是“不算数的”,你拒绝了积极的经验。如果你敢来一件出色的活,你仍自以为它还不够好,或别人也同样能够做好。贬抑积极事物抹杀了生活的快乐,使你感到软弱无能和得不偿失。 5、仓促下结论:在你的结论没有事实作根据的情况下,你对事态做出来消极的解释。瞎猜疑,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你武断地得出某人对你反应消极的结论。瞎预言,你预言事情将变得糟糕。在考试之前你自言自语道:“我肯定是考不好的。要是我不及格的话。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你郁郁寡欢的话,你会自忖道:“我的心情再也好不起来啦。” 6、夸大其辞:你过分夸大了你的问题和缺点的严重性,或者你过分轻视了你的可贵品格的重要性。 7、情绪化推理:你断定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我感到坐飞机是件可怕的事情。飞机旅行肯定是很危险的。”或“我感到内疚。我肯定是一个堕落的人。”或“我感到愤怒,这证明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或“我感到自卑,这意味着我是一个无能之辈。”或“我感到失望,我肯定是没有希望的。” 8、虚拟陈述:你认为事态的发展应该迎合你的希望或期望。在谈了一段难度很大的钢琴曲之后,一位有天赋的钢琴家自语道:“我不应该出这么多的差错。”这使他感到非常不舒服,以致她一连几天不去碰钢琴。“必须”、“务必”、“不得不”都是相似的罪魁祸首。 针对自身的“虚拟陈述”导致内疚和挫折。针对他人或诗人的“虚拟陈述”则导致愤怒和灰心丧气:“他不应该那么固执己见和争强好胜。” 许多人试图用“应该怎样”和“不应该如此”的话语来激发自己,就好像他们是一些不拔不动的懈怠者,在希望他们工作之前,必须对他们做一些惩罚。“我不应该吃那块炸面饼圈。”虚拟陈述是你难以自我克制,并且你会有去做某恰好相反的事情的冲动,因此虚拟陈述往往是起不了作用的。 9、贴标签:贴标签是非此即彼思想的一种极端形式。你不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而是给自己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我是一个输家。”你还可能给自己贴上“一个傻瓜”、“一个失败者”、“一个笨蛋”等标签。贴标签是完全非理性的,因为这个标签同你的所作所为是不相符的。人类是存在的,但是“傻瓜”、“输家”、“笨蛋”是不存在的。这些标签只是一些毫无用处的抽象事物,它们只会导致愤怒、焦虑、沮丧和缺乏自尊。 你也会给别人贴标签,当某人做事情冒犯了你的时候,你会自忖道:“他是一个大混蛋!”于是你觉得问题出在那个人的“性格”或“本质”上,而不在于他的思想或行为。你把它们贬的一无是处。这使你对改善事态怀有敌意和不抱希望,没有给建设性的沟通留下余地。 10、人格化和责怪:当你对并非由你完全控制得了的某件事情一个人负责的时候,就产生了人格化。当一位妇女得知儿子在学校成绩不佳的消息时,她没有想办法找出问题的原因,以便帮助儿子,而是自语道:“这证明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当另一位妇女遭到丈夫殴打的时候,她自忖道:“要是我对他更好一点,他就不会打我啦。”人格化导致内疚、羞耻和不胜任感。 有些人的行为正好相反。他们因自身的问题而责怪别人或责怪当时的条件。他们忽视了有助于解决那些问题的各种途径:“我的婚姻之所以如此糟糕,是因为我的配偶是个不可理喻的家伙。”责怪往往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别人将拒绝做替罪羊,而且他们会以牙还牙地对你进行大肆攻击。 引自第20页
2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