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页 第四部 行运冥王星
- 章节名:第四部 行运冥王星
- 页码:第285页
面对终极关怀 我们讨论过某些婴儿性情结如何导致焦虑,以及防卫机制如何把焦虑压下去,不过,一些存在主义的思想家相信,让我们不舒服的原因不单只是那些不被接纳的驱力:他们提出某种“终极关怀”——我们生存在世上所需要面对的、关于生命的基本事实。这些“终极关怀”也会造成焦虑,从而触动防御机制。冥王星行运会把这些机制剥下,并要求我们直接面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这些终极关怀、这些让人无从躲避的“礼物”到底是什么呢?欧文·亚隆(Irwin Yalom)在他的著作《存在心理治疗》(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中列出了四大范畴:“死亡”、“自由”、“孤独”与“无意义”,我们会逐一探索这些范畴。 所有诞生的东西总有一天都会面临死亡。我们活着,但总有一天我们都将不复存在,而即使无法根本地逃避死亡,我们仍会筑起各种防御机制去抵抗这个事实。基督教提出永生,深奥哲学的学者则相信轮回及灵魂的必然不朽,这些概念可能都是真的,但许多存在主义学者认为这些信仰都是在逃避认清死亡的终结性。一部分的我们察觉到死亡的无可避免,另一部分则受到“不复存在”的未来的惊吓,并希望继续存在。 我们借着寻找一些方法让自己“永生”,去平息死亡带来的焦虑。像是成名,然后永存于他人的心中,有助于减轻自我对于其有限的存在所衍生的焦虑;撰写不朽巨著、创作旷世的艺术作品也满足了我们渴求永生的部分;生育小孩则是另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方式,以确保我们将继续存在。我们会死亡,但我们的一部分在我们离开后会继续存在;然而,在冥王星行运下,我们可能会透过面对自己无可避免的死亡、或者亲近的人离开而被迫面对死亡。 根据存在主义的理论,另一个终极关怀是“自由”。我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而我们生命的状态是自己所做的选择的结果,无论那些选择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我们都要为这些选择负责。如果我们的生命状况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话,我们可以责怪的人只有自己,我们可以做其他选择,我们原本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处理事情——我们是责无旁贷的。“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句话颇为骇人,因为万一我们的决定是错的,又该如何?在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的著作《逃出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中,他假设某些人会情愿活在所有事情都被决定的极权国度中,而不要饱受为自己做决定的焦虑,我们尝试要别人帮忙做决定,把我们生命的最终责任归于命运、神祇、以及我们的潜意识——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东西。冥王星行运过程中,我们可能要面对一件事实:除了自己外,没有任何其他人对于我们的抉择是有责任的。 另一个与生俱来而我们却感到害怕的礼物,是无论我们与他人有多亲近,却仍然有一层跨越不了的隔阂。没有人可以完全了解我们,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别人。我们一个人出生也一个人死去,透过寻找爱和伴侣关系、特别是我们与他人合二为一的共生关系,企图从存在的“孤独”中防卫自己;我们独自存在,却向往成为某些更大事物中的一部分。在冥王星的行运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去伴侣关系,或是失去一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人,并从中面对生命中最基本的孤立感。 最后,是“无意义”的主题。多半存在主义学者相信世上并没有最终的真相——宇宙是无意义的,除非我们赋予它意义。“唯一真正的绝对是——世上并没有绝对”,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我们应该如何生存?即使世上并没有任何既存的真实,作为人类,我们需要意义来赋予我们的生命目标与方向,我们需要为了某些事情而活,也需要一些让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可以安然掌舵的指引。在冥王星的行运过程中,我们可能发现曾经赋予生命意义的模式再也没有用:信仰系统、宗教、哲学或整套理想都可能瓦解而变得再无价值,我们可能要面对宇宙并无预设意义的事实、或是被迫重新评估以及定义我们赋予自身的存在目标与关联性的方式。 引自 第四部 行运冥王星
107人阅读
世界与我们共舞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83页 第四部 行运冥王星
在冥王星行运过程中,被否认的感受只会被压抑,之后以更大的力量返回,但如果我们接受自己的...
-
第283页 第四部 行运冥王星
在更详细地分析这方面的冥王星行运前,我们需要更近距离地检视自我发展的动力与一般的压抑机...
-
第285页 第四部 行运冥王星
-
第285页 第四部 行运冥王星
每当冥王星于命盘中行运,它经过的宫位所象征的事件、或者与其产生相位的行星所象征的事物,...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