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如何发现自己的潜能
- 章节名:如何发现自己的潜能
- 页码:第71页
一提到天赋,就会让很多人热血沸腾。 我们总会看到上学时那些个“别人家的”学霸们,考试每回都是第一还每天玩英雄联盟;工作中也能发现那些奇葩,你干三个月的工作,到他手里两个星期干完,而且不加班还“又好又快”;……这样的天赋容易让人绝望。 我们陷入到“天赋”的一个典型误区。就是: 天赋是我跟别人比的。我在哪方面就是天生比别人强,我一来就特强,别人就差老远。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比如你天生酒量就好、千杯不醉、喝了酒开车还能特别稳(当然无论何人酒驾都是违法的,再有天赋也别以身试法),别人最多是有酒胆,能喝,但都醉的不省人事。类似这样的天赋包括:外貌、酒量、智商等那些因为基因而造就的身体某种“根骨清奇”。 但是,当你苦苦的照了多次镜子、喝了吐了多次52度蒙古王又问了多次自己的老妈结果还是发现你出生的那天没有任何“祥瑞”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天赋这个东西在一个难以够到的远处,当然你还是不放弃寻找天赋的旅程,算命、找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 此时需要明确几个天赋的观点。 天赋是能力上升的斜率 字典上对天赋的概念都难以理解,我这里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天赋:天赋就是能力上升的斜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自己身体运动机能很差,但我曾经对桌球很感兴趣,以至于我花了半年的时间,每周花费10个小时去做练习,这会有一些效果,姿势、出杆都有很大进展;但比起其他小伙伴,他们花了这些时间练习之后,往往能两三杆清盘,而我还是差得远;比起我的写作能力,我花费半年的时间练习写作,能写出一本书。因此,在身体运动方面,我的能力提升斜率,就低于别人,也低于我的语言文字能力的斜率。 天赋是某种潜能 所谓潜能,就是如果不用,就看不出来。一个人音乐感很强,但是他生长在贫穷山区,长大以后到城市里做建筑工,挣了钱又回家盖房子娶老婆开个小店,一辈子接触音乐的片段就是卡拉OK唱唱“最炫民族风”,那他就永远也不知道他音乐的天赋。而从职业角度来看,只有显性的能力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才会有人买单。“别人家的”干什么都强,可能是人家很早就开始使用这些潜能。
天赋除了是跟别人比,也是跟自己比 你发现坐在你后边的那位学霸,学习成绩优秀,还爱玩dota,篮球也打的不错,钢琴9级,周末还有时间做志愿者。如果跟他拼天赋,你会气死。这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是“开挂”的,比如我国台湾著名歌星“梦想家”林某某,如果你去看他的简历,眼球会掉在地上砸个坑。长得帅,著名的影视歌明星就不说了,有自己的餐厅也很容易理解(不少影视歌演员都借名气开餐厅),他是摄影师有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然后他还是一名赛车手,有自己的车队,四夺台湾区冠军,至于当义工、志愿者、形象大使这些都算是业余生活了,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有自己的软件公司,开发政府和银行的软件,并且他跟某非著名相声演员同岁,同时他还是一个好爸爸。(你们猜他是谁?) 要是跟这个开挂的哥们拼天赋,你某个自认为特别强、斜率最高的天赋,在他那里是斜率最低的,你会觉得自己就像一坨大便一样。
但是我们不是还得过日子,还得赚钱,还得提升能力,还得开心吗?那会提升什么能力,是对自己而言,那个斜率最高的?还是斜率最低的?答案显而易见。 与其说天赋是我比别人在什么方面更有潜能,倒不如说是在我自己的多个能力发展通道上,哪个斜率更高,速度更快。 那到底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呢? 确定有哪些天赋类型 我们都喜欢做选择题,不爱做开放式问题,因此,很多研究者会借助不同方式对每个人的优势、天赋,做出各种分类。 在此,我列出了几种分类学说,供读者参考。 盖洛普优势识别:由盖洛普公司针对长期统计而针对职业人士的34个优势主题,如:成就、行动、分析、适应、统筹等,可参考《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34个个人优势既可能是天生具备,也可能是后天训练所得。但他们具备了高斜率的特点,因此可以将其看作“天赋”; 人格(或性格):人格的定义是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翻译成”人话”就是:人格就是当面对各种状况时每个人采取的最自然的心理变化和应对方式。拿个例子说:当知名创业家开复哥发微博说自己罹患癌症时,大家虽然在开始时都感到惊奇,之后每个人的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人会给出相关疾病的信息和治疗方法;有的人会感慨世事无常;有的人会给他以鼓励,精神上支持;有的人会用宗教的方式祈祷;有的人会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疾病;……。而关键点是,这些反应是每个人的最无意识的反应,他面对其他的事件,同样会做出这个反应。当这个典型反应经过多次自动“练习”,自然会形成一定“能力”,我们同样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天赋”;对于人格分类,典型包括:16PF、大五人格、九型人格以及MBTI,其中16PF和大五人格更加学术,为心理学界公认;另外,九型人格比较玄幻;而MBTI很是实用;(我最近经常会用MBTI及从中学到的更深刻解读来发现人们的天赋,这需要面谈解读。) 多元智能: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多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不是简单的智商,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因为这个理论,后续才出现了“情商”这样的理论。本人认同多元智能更像“潜能”。(下图列出了八种多元智能,并附上每种多元智能大师)
看到这里,你就该明白为何我们活到大学也没发现自己有什么天赋了吧。我们的小学中学都只关注具备两种智能:逻辑-数理智能和语言-言语智能。成千次考试其实就是在考这两种智能。因此,当你别的方面的智能感觉似乎有那么一点点的时候,一定会被师长的某一句话给顶回去:“好好学习,别整那没用的。”结果毕业以后才发现,之前那些“没用的”在现实社会更有用,你在苦苦读博士的时候,那些个特别能混的人做成了几百万的买卖,泪奔。 那该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呢? 做测评:做个测评算是典型方法,对于盖洛普优势、大五人格、MBTI,都有相应的测评题。但是测评受到了我们的心情、处境以及题目诱导的干扰,今天出太阳测出来自己很外向,明天下雨就测出自己很内向; 回顾:时常回顾,是自我探索最好的方法。想想在初中那年,你在某个不考的课程里被表扬了一次,或者写满几个作业本的童话, 也许,那些事情里种下了某颗种子; 尝试一下:咱们既然都把这几类天赋罗列出来,就给了我们机会尝试一下。我那个玩两年德州扑克就能打全国比赛的朋友,开始时无非就是试着打了几把,并买了本书认真的学了一次,就一下发现自己竟然是这块料;也许尝试过后会发现真的不是那块料,跟自己另一个天赋相比差远了,那不正好做一次减法,省的老心痒痒没处挠。
春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40页 当选择遇上努力
当选择遇上努力的时候,你觉得选择大于努力呢?还是努力大于选择呢?你知道如何选择吗?在选...
-
第71页 如何发现自己的潜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