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 页码:第2页
在图书馆与这本书偶遇,让我惊讶的是爱因斯坦居然也要写一部自述,在我看来和自传无异,只是所叫名字不同。现在看书开始有所选择,参考依据就是熟悉的作者,口碑好的出版社,想要了解一个人一定要先看自传,虽然自己写出的文字带有当下的色彩,但我始终相信这样的文字较别人口中的评述更为真实。 在第2页1946年的自述(片段)中,他就写到,“毕竟现在的我已经完全不同于50岁,30岁或者20岁的时候了。任何回忆都会染上眼前的色彩,所以有些地方是不能完全相信依靠的。”后面的字句更加值得玩味,“大多数人花毕生时间去追逐一些毫无价值的希望和努力,这是一个我再少年时期就已深切意识到的道里。不就我发现这种追逐并不轻松,甚至有些残酷。不过,这在当年,甚至今天,被精心地用伪善和漂亮的字句伪装起来”。在这篇自述中他提及少年时期看过的《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想起自己少年时期看的是通话故事,成就一个人的本质应该是源源不断的兴趣,如果一个人觉得研究的东西无趣,既是对时间的浪费也是对身心的折磨,苦短人生为何不做有趣的事情。 还有一篇1955年的自述,而他是在同年4月18日辞世,享年76岁。这篇记述了求学工作以及相对论思想产生形成过程。文中提到因为报考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而被物理学家H.F.韦伯认识,并且后来在他物理实验室里工作,以及一位在求学以及工作中都受益良多的老同学,老朋友马儿赛耳.格罗斯曼。他和马儿赛耳的感情从每星期到马特河口的一家咖啡店谈论学习,谈论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到后来马儿赛耳的父亲将爱因斯坦引荐给瑞士专利局局长,使他得到鉴定技术专利权的工作,以及后来马儿赛耳对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场的数学证明问题给予帮助。与此相似让我想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我并不深入了解这两位伟人,但从他的自述中我感受到,爱因斯坦和马儿赛耳两个名字并列提及的时候应该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让人熟悉。在引文末段“最近十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理论,在我看来,这个理论自然而富有希望。但这个力理论在物理学上是否有价值,我还不能确信,因为这个理论的基础是目前还不能客服的数学难题,凡事应用任何非线性场论都会遇到这个难题。”这样的自述让人读起来舒服而又深深的敬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骄不躁的谦卑。 正本书中除了两篇自述节选,还认真读了第210页发表的一篇“什么是相对论?”,物理学理论分为,概括自然过程的构造性理论和必须依据数学形式描述的原理理论。 相对论属于原理理论。 ——狭义相对论是排出了引力之外的物理现象。 狭义相对论中认为: 1、自然界普遍规律只要对坐标系C适用,那么对于C做匀速移动的坐标系C‘同样适用 2、真空中光速不变 3、一个体系的惯性质量越多,所包含能量越多 ——广义相对论提出一种引力,物体几何形状和时钟运行快慢都会受引力场作用,而物质本身又影响引力场。 这篇文章让我对物理学的两种理论以及相对论有了浅薄的认知。 这本书的第三章是阿尔伯特写的信件还有填写的申请资料被通知处罚等琐碎的文字。其中有一篇”写在安娜.斯科密达的签名纪念册中的诗句“类似小情诗,尾注中解释,这位安娜.斯科密达是阿尔伯特住过的一个旅馆家主人的小姨子。读到此处会心笑道,如此这般风流韵事才能成就一个完成的阿尔伯特。 那些全部度过的书也未必记得全部内容,此书让我开悟,读那些你想读的篇章,剩余或略读或有缘再续。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