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逃避机制 (一)权威主义
- 章节名:第五章 逃避机制 (一)权威主义
我要讨论的第一种逃避自由的机制是,放弃个人自我的独立倾向,欲使自我与自身之外的某人或某物合为一体,以便获得个人自我所缺乏的力量。或者换句话说,欲寻找一个新的“始发纽带”,以代替已失去的始发纽带。 这种机制的更明确的形式在于渴望臣服或主宰,即我们所说的受虐——施虐冲动,它们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常人及精神病症患者身上。我们将先描述一下这些倾向,然后再表明它们都是对无法忍受的孤独的一种逃避。 受虐倾向 受虐倾向很明显常常是病态的非理性的,但却更经常地以理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受虐依赖被视为爱或者忠诚,自卑感则常常是实际缺点的表现,而受苦受磨难则完全是因为无法改变的环境。 施虐倾向 除这些受虐倾向外,还有与之对立的施虐倾向,它们也存在于同一种性格的人身上。 出于明显的原因,施虐倾向常常不很明显,也校理性化一些,比受虐倾向的社会危害更大。人们常常用对他人的过分友善、过分关心来掩盖施虐倾向。 人们常常忽视了施虐者与其施虐对象关系之间的一个方面,这里有必要专门加以强调,即,他依赖于施虐对象。 夫妻之间的怪圈循环 实际上,他“爱”他们是因为他主宰了他们。他用物质手段贿赂他们,赞扬他们,信誓旦旦地表白对他们的爱,向他们耍小聪明,假装关心他们。他可能给他们任何东西,但有一样除外,即,自由与独立的权利。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 从霍布斯到希特勒 受虐倒错 由于受虐倒错有意识自觉地从痛苦或羞辱中获取快乐,所有它比受虐性格(精神受虐)更早地吸引了心理学家和作家的注意力。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所描述的第一种受虐倾向与性倒错很相似,这两种受虐形式基本是同一现象。 费尔坎特(Vierkand) 弗洛伊德——死亡本能——性本能 简而言之,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人没能够将毁坏欲与性混合起来的话,就只能毁坏自己或他人,别无其他选择。这种理论与弗洛伊德原先关于施虐——受虐的理论是根本不同的。施虐——受虐在旧理论中基本是一种性现象,而在新理论中则根本不是一种性现象,其中的性成分仅仅由于死亡本能与性本能混合在一起。 尽管弗洛伊德很多年来并未注意非性欲型的侵犯现象,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却把我们这里讨论的倾向作为自己体系的中心。不过他没将这作为施虐——受虐来看待,而是把它作为“自卑感”和“权力欲”来看待。阿德勒只看到了这种现象的理性方面。 阿德勒的视线总是越不出人行为的目的和理性决定论;尽管他对认识动机的复杂性贡献甚大,但他一直留于表面未能像弗洛伊德那样深入非理性冲动的迷宫内部。
陆钓雪de飘飘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章 现代人自由的两个方面
上一章分析的是新教主要教义的心理含义。 我们分析的中心在自由问题的两重性。 本章我想表明...
-
第五章 逃避机制
精神病症和常态即健康的概念。 本章要讨论的机制就是逃避机制,它源于孤立个人的不安全感。 ...
-
第五章 逃避机制 (一)权威主义
-
第五章 逃避机制 (二)破坏欲
我们早提到过,尽管施虐——受虐与破坏欲多交织在一起,但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破坏欲之所以...
-
第五章 逃避机制 (三)机械趋同
我们已讨论的逃避机制有放弃个人的完整性,或毁掉他人,以免世界再威胁自己。这些方式都意在...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