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章节名:第二次工业革命
- 页码:第201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是煤炭和蒸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石油和电力。 电不仅在照明上取代煤气灯和蜡烛,还为工厂和轻轨铁路提供动力,使高层建筑的城市得以快速发展。 福特采用几项领先于他人的革新,其中通用部件(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技术)和流水线生产(芝加哥屠宰场运用的技术)尤为重要。福特的方法倍其他制造业广泛效法,随着广告业发展,他们带来了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的新纪元。 内燃机发明后,飞机和汽车产生了。 发电机、内燃机、汽车、飞机、无线电、电话、雷达,以上所有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美国在和平利用这些新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却没有足够努力将其运用于军事需求方面。 坦克和恐怖 1940.5.10-6.22 英国对装甲部队普遍忽视,认为海军和空军才对保卫英国安全更重要。许多英国人认为他们永远不会在欧洲打陆战了。 由于堑壕战 的巨大精神创伤,法国人认定在战争中起支配作用的是防守,希望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伤亡。马其诺防线就是这种心理的写照。有序作战的学说强调防守胜于进攻,火力胜于机动,僵硬计划胜于运用之妙,集中指挥胜于各部队发挥主动性,保证防线稳固性胜于不失时机地突破敌军战线。 希特勒无比醉心于坦克和飞机。 盟军空军将力量集中在战略轰炸上,而德军在战术轰炸上更精通。 德国陆军展示了它能在作战飞机的支援下成功运用坦克达成纵深突破。车装无线电台的运用极具重要价值。英法野战军的通讯装备不足,绝大多数德国坦克至少装备一台无线电接收机。所有指挥车辆都有无线电发报机,所以德军的机动远比英法敏捷老练。 无线电的普遍装备还造就了德军将领特别喜爱的指挥方式---在一线指挥。与先头部队一道前进的指挥官能对意外事务做出迅速反应,同时与分散的部下保持联系。这与一战相比是很大转变,一战将军们总在远离前线的城堡中指手画脚。1940年,很多盟军将领仍采用这种方式。 德军的指挥优势一直延伸到下级军官,指挥权层层下放。法军则依赖与更集权式的指挥体系。事实证明,德军的传统优势(指挥权下放)与新兴的装甲战技术配合得天衣无缝。 德军的人数和武器并不具备优势,德军唯一拥有重大优势的技术领域是他们普遍运用了无线电,这赋予其作战行动以弹性,在关键节点上集中运用机械化部队和作战飞机。这弥补了德军主力是依靠徒步行军投入战斗的劣势(德军投入的100多个师中只有10个坦克师和10个摩托化师)。 造成德军轻松获胜的是他们在军事学说、训练、作战计划、协同和指挥上的决定性优势。 德国人将其作战方法予以改造,以适应改变了整个距离观念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法国人没有。速度是德国人对战争的支配性概念,面对德国人新式战术所提供的无可置疑的证据,法国完全为能理解这一时代加快了的节奏。归功于对协同作战理论的熟练运用。 19世纪中期,战场上获得感觉利落胜利不断下滑,火力和军队规模的增大超出了运输和通讯网所能承受的上限。面对机枪和步枪,骑兵无法追击和消灭战败方。这意味着战场上失败的一方通常可以井然撤退。日渐增长的战争的非决定性在一战时达到顶峰,战斗演变成数百码阵地上的无谓争夺。随着机械化部队的兴起,人们又一次可以像拿破仑那样实行机动战的艺术了。 空间相对有限的西欧,闪电战被证实是成功的。但在无边无际的前苏联平原上,德军被极大分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要求成吨的给养和弹药,还需要成吨的燃料和润滑油以保证坦克和卡车的开动。德军后勤无法保障数百英里外的补给,在苏联,德军前线与基地距离1000英里以上。苏联的严寒加剧了这些难题。 西线发生同样的事情。诺曼底登陆时,美军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而且与德国人不同,美军大部分部队实现了机械化,而不只是进攻的尖头部队。 德军装备依然占有优势,士兵也是最优秀的。100名德军作战能力相当于200名苏军。盟军武器不如德国先进,但它们廉价耐用。福特和他大规模生产方法比任何将军更有价值。单是福特公司在战争中生产的陆军装备比整个意大利还多。 航空母舰和鱼雷 珍珠港,1941.12.7 B29和燃烧弹 东京,1945.3.9-10 战略轰炸对盟国胜利起到突出作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3项革新----坦克、航母和重型轰炸机。新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内燃机和无线电及这些运用技术的新方法重新定义了其后若干年的军事行动。 陆战:坦克和其他机动车辆的引入,重建了战场机动性,扭转了克里木战争至一战期间战争日趋静态化的趋向。装甲车通过无线电与空中支援配合将发挥出最大威力。空地协同是闪电战的核心。二战主要参战国都运用了空坦协同,战后很多国家也运用这种战法。中东战争证明了以色列国防军擅长闪电战。印度发动闪电战征服东巴基斯坦,导致了孟加拉国诞生。 空降作战是战争的另一个新元素。空降部队会遭到严重损失,他们缺乏足够重火力和机动力与敌军抗衡。1945年后,大规模进攻战中很少进行空降行动。 两栖作战不那么新奇。它在太平洋上极其关键,美军发动了一系列跳岛作战。美军也在北非、诺曼底、西西里都发动了登陆战。但也付出最高代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投送步兵进入战场的方式有极大改进。战斗中步兵武器没有革命性变化。最具革命性的武器是肩射反坦克火箭。火炮也有所改进,美国引入无线电近炸引信。部分野战炮实现了自行化,将火炮安装在庄家底盘上行动,这也是坦克战引发的回声。 海战:战舰比前辈们更大、更快、更强,但本质而言不同。航空兵的引入却改变了海战。航母成为舰队核心。飞机由于传统水面舰只,也优于潜艇。 空战:飞机成了陆战和海战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将飞机与作战有效结合的一方,能获得胜利。 德国人研发的远距离导弹属于未来武器。直升机也是一样。 电子战:无线电的广泛使用为获悉敌方机密提供了无限机会,只要能破解密码。 雷达、声纳和无线电定向导航设备领域,也出现了争锋相对的较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战争日益增大的复杂性要求必须将各复杂的系统----军事系统、工业和科技系统---整合为一个运转流畅的整体。没有国家尽善尽美,德国坦克战和潜艇不错,但战略轰炸和航母完全失败,美国远程轰炸和航母不错,坦克不行。总体而言,盟国战争管理方面做得远好于轴心国。 高效的行政体系对于一个国家能否利用军事革命的成果,具有关键意义。
chaos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黑火药革命
1450-1650年间,欧洲大陆的变革比之前1000年还大,国王更强势,贵族的自治权开始衰败。封建征...
-
第105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比12000年前农耕革命出现以来所有事件都要大。 出现在英国,是因为英国有以下有利条...
-
第201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