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自商代以上
- 章节名:自商代以上
- 页码:第4页
教育发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教育情形也跟着当时的经济情形而变迁。劳动即是学习,父母即是教师,猎场与牧地即是学校,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 此等教育,与实际生活完全一致;即不然,也是帮助自身谋社会生活之一种手段,其目的就在谋全体族人的利益,除此以外,并无其他目的,也无其他意义。到了后来,一方面因人口增加,氏族内部分出许多房族,这些房族又联合成为种族,即由父系氏族社会进化到部落社会,而统治阶级日益显明。一方面因农具的发明,农业经济逐渐夺了牧畜经济的地位,土地变成为主要生产手段,而私产观念日益显明。这两种观念混合为一,统治阶级握了经济重权,促成了技术的进步,于是奴隶制、分工制及种种剥削情形,由此产生。到了此时原始教育的意义无形改变,带有了阶级性了,与实际生活不能完全一致了,除了生生物欲的目的外,还带着了支配所属阶级的工具之目的。
56人阅读
> 我来回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