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第七章 基本面分析究竟有多好
- 章节名:第七章 基本面分析究竟有多好
- 页码:第190页
2. 通过“创造性”的会计程序“提炼”出可疑的财务报表 ……在其1969年的财务报表中,“全美学生市场”慷慨地使用了诸如“递延新产品研发和筹备费用”这类会计术语,稍懂会计的人都会猜出其中的奥妙。它实际上意味着有相当数量在1969年就已支出的钱却未在当年收入中加以扣除。而“未摊销的预付销售成本”则更是将花招耍到了极致,这些广告费用也未从当年收入中加以扣除,公司苍白无力的借口竟然是它们将在未来为公司带来销售额,而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类托词根本经不起推敲。来自子公司的损失也不难处理,只需简单地将亏损公司售出,然后在合并的会计报表中便可将以往的斑斑劣迹一扫而空了。 既然费用不能被计算在内,那么为什么不打一打非正常盈余的主意呢?说做就做!这些都被作为非开单应收账款而及时地记录在了销售栏里,理由是这些实际销售账单有望在未来得以兑现。最终,有3 754 103美元出现在了附注中。 ……摩托罗拉公司在1998年一次性冲销了20亿美元,而伊斯特曼·柯达公司则在1991~1998年间先后六次进行冲销,其总价值高达45亿美元,而这一数字恰好是公司在此前八年里赚取的利润总和。当然,通过一次性冲销公司多年的费用,确实可为公司未来收益增色不少。这就和一个人提前清偿了多年的分期付款而后宣称他收入有大幅增长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他一些惯用的“诡计”则和兼并有着莫大的关系。例如,在世界电信于1998年完成了涉及金额达370亿美元的对MCI的兼并之后,他们宣布了一笔60亿~70亿美元特别费用,以此继续MCI正在进行中的研究。通过这项高额冲销,而非取消能为公司赢得商誉的为期40年的研究,公司能在今后数十年里每年凭空增加至少10亿美元的盈利。 引自 第七章 基本面分析究竟有多好
108人阅读
满座衣冠似雪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3页 第三章 股票定价:60年代至90年代
除了以“以股换股”外,还有多种合并花样。譬如以可转换公司债券(或可转换优先股)换取目标...
-
第190页 第七章 基本面分析究竟有多好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