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长大成人,化为碎片
- 章节名:长大成人,化为碎片
- 页码:第1页
第一次读卡佛作品的时候,我曾经抱怨看不懂,在读了一本当我们谈论爱情时,就丢到一边。时隔几年后,因为《鸟人》,又拾起重新读了起来。意外的,或者说灵机一动,忽然通过鸟人的拍摄方式,搞懂了当初的疑惑,眼前豁然开朗,开始懂了。卡佛的作品是极简的,经常留下空白想象的地方,除了必要的描述外,几乎看不到多余的文字,甚至有的时候连描述也会省掉,几个对话就完成了。读惯了其他描述详细甚至大肆渲染背景的书,卡佛的书一开始会我带来不适感——当初我把它当做看不明白看不懂。其实《鸟人》的伪一镜到底是个亮点,但我忽然关注到一开始有点跟着主角视觉拍摄的这个过程(第一视角),期间我回想起卡佛的书,一下子脑灯泡亮了:与其说卡佛的书是在留空白,不如说卡佛的书是以第一视角,让读者去代入到角色中去体会,那些所谓的空白,其实都已经发生,并且极容易去推理和想象。很多人读书的习惯,就像开了上帝视角一般,作者交代了背景,交代的人物性格,甚至随着故事的发展,来龙去脉都按着模式一一讲诉,生怕观众看不明白。卡佛的作品,更像是站在主角的位置代入,他不需要费笔墨去着色背景,去描述几个人的关系或者故事的原因,以我的理解,过多的描述会含入作者的情感,卡佛尽可能站在客观的角度讲这个故事片段,不带有更多附带的因素。读完卡佛,会有些“结局是什么?”“这个角色到底是怎么想的?”的疑惑,但当我明白卡佛创作这些作品的用心时,我已不再纠结这些疑惑了。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你所经历的。没有人会看到眼前的人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甚至身边非常熟悉的人,我们也无法一眼看出对方的大脑活动。就像卡佛对环境的描述,除了主角看到的,其它内容他都简化省略了。你去一家影院,只会记得坐在第几排看了什么电影,至于室内一共有多少灯,走廊的台阶是什么颜色,门口检票口的服务人员的鞋子是什么颜色——这些没有多少人注意(主人公的第一视角),卡佛就理所当然的没有写出来。普通书籍一开口就是介绍这位是XXX,主人公的妻子,但卡佛的作品可能只是双方的对话,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正常的人所经历的过程,卡佛如实的写了下来,简化了一切上帝视角给你开外挂的机会。这样的作品真是越来越觉得充满了魅力——因为我们在读的时候,会更多的思考”生活“这两个字。至此,我终于“开窍”了——搞明白了之前看不懂书的烦恼。于是当我第二次读的时候,发觉极简的写法很精湛,不需要太多语言,当你站在书中人的角度,就会忽然发现那些所谓的空白已经被填的满满的。这完全是一个完整的并且精彩的故事。而至于结局是什么,主人公到底在想什么,其实重点在于,我们是否了解他们那时那刻的心情。然后,我一口气又读了请你安静些,大教堂等作品。然后,我遇到了《需要时,给我电话》。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雷蒙德卡佛。比较懒蛋的我,开始读一本新书时总不会主动去搜作者的生平和具体信息,总觉得字里行间就够自己慢慢读懂作者内心。我读当我们谈论爱情,我读大教堂,我读雷蒙德卡佛的这些短篇集,卡佛的笔触平淡却凌厉简洁,甚至靠对话就能勾勒出故事的轮廓,加上他的内容常常讲诉了处于困境中平凡人的生活。我便以为雷蒙德卡佛是个言谈简洁的大汉形象= =。直到我在这本书里看到卡佛的另一面,他可以因为一个小短篇的故事而娓娓道来细细讲解,偶尔几句抒发感情的短语蹦出来让我惊讶于他敏感细腻的内心,对于其他书的评价,他总会找到书中经典的话语,从这本书又推及到其他内容(自己),内心世界异常丰富又细腻。他不但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还有一颗丰富细腻的心灵。 雷蒙德卡佛说,他喜欢写文后不断的修改,修改,再修改。我认为天赋有两种,有的人天生带有灵性,在某一方面带有特长,如果注意到并给予一个适当的环境,这种能力就会爆发出一个传奇。而另一种,也许没有那么高的潜力值,但经过后天不懈的努力,潜力仍旧会爆发并且一样耀眼。在这之前我以为卡佛的作品是他灵感一来后大笔一挥,但在这本书里,卡佛的认真、谨慎、严肃的创作态度让我明白,他的简约是后期不断的修改不断的磨砺而创造出的。尤其在《需要时,给我电话》里卡佛像开了话匣子一样滔滔不绝的讲诉与之前几部作品里简短的短篇,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反差萌么w
我的本性是个慎重、小心的人,而不是一个很随意的人,这可能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也可能不。也可能两者之间没关系,只是我在这么想。——关于改写 在我自己或别人的诗里,我喜欢叙事。一首诗不必非要讲一个有头、有中间、有结尾的故事,但对我来说,它必须是在流动着,必须有活生生的进程,必须有火花。它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展——可以是过去,遥远的未来,或者就转上一条杂草丛生的小道。它甚至可以不再跟地球有关,而是跑到其他星球上去寻找住所。它可以是从坟墓里发出的声音,或者跟三文鱼、野鹅或蝗虫一起旅行。——关于《鲍伯》及其他诗歌 不过就在读完整本书后,我立刻又把注意力放回到施沃雷尔大夫和那瓶香槟酒上。我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兴致勃勃。可我究竟在做什么?我只清楚一点,那就是,如果我能把它写出来,并能做到恰如其分,我觉得我就得到了向契诃夫致敬的机会。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契诃夫对于我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关于《差事》 我们的体温可能会升高一度,或降低一度。那时,我们再均匀、平稳地呼吸一次,振作精神,作家和读者都一样,重新站起来,用契诃夫的话说,”产生温暖的血和神经“,然后再继续下一件事:生活。永远是生活。————《与我有关》 关于父亲的担心他说了这样的话:”你以为你很安全.......但你以为没人看见你,是因为你闭着眼睛。”——《与我有关》 这篇故事富于质感又擅于捕捉人物对话,让我难以忘怀。看到男性能如此自信和真实地表现女性的处境,也很令人鼓舞,就像我很高兴在《牺牲品》里看到一位女性能完全呈现年轻男子的声音一样。一个作家有能力摆脱和呈现与其自身性别相反的性别特征,这不可避免地会让我们了解和发现更多东西。——《关于长篇幅的短篇小说》 引自 长大成人,化为碎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