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卷四章十一
- 章节名:卷四章十一
- 页码:第189页
但于虫类与鱼类中,确发现有全无性别的种属。譬如鳗鳝便无雌雄之分而不能生育。有些人认为鳗鳝被发现过有毛发状或蠕虫状的子体附着在身边,实际上他们没有仔细察验过这种附着物的部位,却率尔认为子体。凡鳗鳝和与之类似的动物,若不先经卵生便不该有小鳝胎体;而鳗鳝体内从没有发现过一个卵。①至于胎生动物则幼儿必在子宫,不在腹内;倘胚胎保持在腹内,这将像一般食物那样受到笑话作用。又有人们认为雄鳗鳝的头较长大而雌性较小较扁短,这里他们是以品种之别当作了雌性之分。② 【精彩的译注①:鳗鳝的生殖问题自亚氏著录以来二千余年迄为生物学上一重大谜难。至十九世纪,意大利葛拉雪(G.B.Grassi)与加朗特罗齐奥(Calandruccio)在地中海研究鱼类时,1896年开始发现所谓细头鱼(Leptocephalus)实即海鳝的幼体。本世纪丹麦希密特脱(J.Schmidt)专研此鱼,跟踪其发育与洄游,历涉地中海与大西洋多年;终得阐明其实况。亚氏所记生活于淡水的海鳝,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故彼找不到卵体。鳗鳝的发育成熟过程须历五年至二十年。成熟时通身发生金属光泽,眼增大,皮增厚,被称为“银鳝”(silver eel)。这时他们便离淡水而洄游直至大西洋西部的西印度群岛与百慕大(Bermuda)岛间马尾藻海1000公尺之深水处。这里就成为海鳝的产卵场。卵细小,在显微镜下计数,每鳝约有500万粒。卵向上浮;孵出幼体如鱼苗,作柳叶状,侧扁。长5-7毫米的幼体随大西洋流东游,经两年半至欧洲海岸外浅海时变态作鳝形,称“幼鳝”(elvers)。此类幼鳝在第三年已长至75毫米,第四年后便游进欧洲西海岸各河流。鳝鳃能贮水;鳝能越湿地并潜行于地下微小伏流,故常发现于草泽或隔离之地沼。古时生物学家因此臆测鳝由马毛蠕虫(horsehair worms)变态育成。幼鳝生长至成熟期间,色黄绿,成称“黄鳝”(yellow eel)。成熟后,“银鳝”入海,横越大西洋;产卵后即死亡。亚氏所记鳝在地中海各流域的情况大体皆确实。】 【译注②:耶勒尔(Yarreu)根瑟(Gunther)等近代生物名家在葛拉雪以前,与鳗鳝观察均与亚氏相同,认为此项头行之别为鳗鳝的种别。现今已知头宽大而似蛙口者实为雌鳝。】
井上新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42页 卷四章一
章鱼的触肢可当手用也可当脚用;口腔上的两支它用以取食,而最后的触肢(长腕)它用之以交媾...
-
第170页 卷四章六、七
章六 又,还有水母,形态特殊而自成一个类属。水母像某些介壳类那样常紧附于岩石,但有时会松...
-
第189页 卷四章十一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