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第二章 精神分析批评
Y2K-nostalgia (定期刷屏,打扰见谅。)
- 章节名:第二章 精神分析批评
- 页码:第18页
1、精神分析关注童年时代(青春期)对成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2、无意识中储存着令人痛苦的情感体验,诸如欲望、恐惧、刺激、创伤,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被压抑,因而必须以某种方式宣泄出来。 3、家庭关系永远是精神分析的理论演武场,如俄狄浦斯情结(男孩与父亲争夺母亲的宠爱、女孩与母亲争夺父亲的宠爱),手足之争(兄弟姐妹之间争夺父母的宠爱),阴茎妒忌(penis envy/女孩对强壮男孩的妒忌,可发展为阳具崇拜),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男孩的担心,面对父亲时的无力感与恐惧)。 4、压抑的过程又称为心理防御,主要包括选择性感知(只看到自己可以应付自如的东西),选择性记忆(修正记忆进而忘记痛苦),否定(认为痛苦根本从未发生),回避(远离那些激发焦虑的事),移置(迁怒于他人他物),投射(把自身的问题归咎于他人)。最复杂的是心理倒退(regression),即暂时回归先前的心理状态,如《推销员之死》。 5、P18 焦虑
亲密恐惧症——这是一种沉潜已久而且非常强烈的感觉,我们总觉得与他人情感亲密将会给自己带来严重伤害或毁灭,只有一直与他人保持情感距离才有情感的安全。(又与死亡本能、死亡恐惧相关) 离弃恐惧症——坚信朋友或爱人将要抛弃自己(实质性抛弃)或者是不关心自己(情感抛弃)。 背叛恐惧——没完没了地感觉朋友或爱人不可信任,例如,难保他们没有对自己撒谎,难保他们没有在自己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在谈恋爱的时候,感觉对方移情别恋欺骗自己。 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从而得不到别人的关心、爱慕或生我没有的其他回报。事实上,我们经常认为,自己应受生活的某种惩罚。 自我的不安全感或不稳定感——缺乏自信,对自己认识不足。这一核心问题使我们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在与其他个人或群体打交道的时候,自己的看法和行为经常受到对方的左右。 俄狄浦斯情结——儿子与母亲之间或女儿与父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畸形的暗恋心结,如果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没有超越这种心结,它就会阻碍孩子与同龄人建立起成熟的关系。 引自 第二章 精神分析批评 6、梦 1)初次修正(primary revision):移置(displacement)、浓缩(condensation/用某一个梦中意象或事件去代表几种无意识的创伤冲突); 2)二次修正(second revision):在有意识的清醒阶段对梦的内容的改变; 3)男性意象:即阳物象征,如塔、火箭、枪、箭、剑; 4)女性意象:即子宫的象征,如洞穴、房间、带围墙的花园、茶杯、器皿,又如牛奶、水果; 5)水的意象:这种形状不定的液体状态可能与情感、性生活及无意识有关,同时,被水淹的梦境又与母体相关; 6)阁楼或地下室意象:无意识的替身。 7、性本能决定了本我id(利比多libido)——自我ego——超我superego的三重人格。8、拉康 1)真实界(the Real):无法解释的存在状态,至少,当我们看透了意识形态之时,我们会在瞬间感知到真实界,但那种感知转瞬即逝,而“真实界的创伤”只是让我们认识到意识形态背后的现实是无法认清的; 2)想象界(Imaginary Order):由孩子6-8个月大的镜像阶段所启动,婴儿在镜中看到了自己,认识到自己不是一片混沌,而是一个整体,这时,婴儿对世界的感知依靠“形象” ,他感知到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是圆融而愉悦的,与母体不可分割; 3)象征界(symbolic):学会语言,获得了意义,进入意识形态,进入父权秩序(Name-of-the-Father),最重要的是,与母体的分离构成了不可抹除的失落体验; 4)小客体/小他者(object small a):私人的能够重新激发我对失落对象的被压抑欲望的一切,源于由想象界进入象征界之后的失落体验,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madeleine小甜饼,如盖茨比魂牵梦萦的黛西家码头的绿色灯光; 5)大他者(Other):促成我们形成主体性的任何事物,各种社会建构和制度,如象征界、语言、意识形态等等。
Y2K-nostalgi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8页 第二章 精神分析批评
-
第105页 第四章 女性主义批评
法国女性主义主要分为两派: P105-P115 1、唯物论女性主义: 1)其理论基础是波伏娃的《第二...
-
第153页 第五章 新批评
1、“新批评”的最高标准是作品的“有机整体性”,也就是作品各部分互相协作形成一个密不可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