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二十八戒 (看书吃饭晒太阳)
- 页码:第70页
How Asia Works p60-70 No Good Policy Stays Forever 当前期成功的土地改革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时,原先的农业政策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变化。比如作者提到的减少对农民的扶持、农作物价格的保护,鼓励弄铲平更加多样化、并不局限于cash products,和农业机械化、农场化。 以上提出的几点都是后期的日本、南韩和台湾没有做到的。台湾对农民的支持相对较少,也使得台湾农业成为后期发展最好的。台湾的农产品更加多样化,比如后期成为了地区性的猪肉出口原产地。 开始扶植农业发展,大力推行土地改革很难,后期对小农户方式减少保护,对农业发展的放手是更加艰巨的任务。如书里说的:“to regulate is one thing, to deregulate is another.” Credit where due 亚洲国家给自己土地改革的失败找了很多借口。比如一些南亚国家提出糖类作物不适合小农户生产,必须是大田灌溉模式的。实际上,台湾初期就是靠农户种植甘蔗让农业起步的。又有很多国家提出土地改革离不开美国战后技术上的扶持,历史无法复制。但是,明治时代的日本就是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成功实行土地改革的。 如果这些国家的施政者都不给自己找借口的话,亚洲的发展会不会是另一个样子呢? 作者认为唯一合理的借口是南亚国家被英国殖民的包袱太重了,精英阶层失去了领导国家、制定政策的能力。这是一个正确的原因,但不是一个好的借口。“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智,劳其体肤,空乏其身。” 反观台湾,GMD之前因为腐败、土地改革失败等种种原因失去国家的领导权,退居台湾之后便吸取教训、成功推行土地改革。 最让我感到感慨的是土地改革对social mobility的影响。土地均分,意味着人人享有同样的资源,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改变命运。作者举例了很多亚洲的风云人物,企业家、政治家等等,他们都是农民的儿子。 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说到:The sector that employs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of a poor country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从前的我,是断不会把农业看的这么重的,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想法。想问题要回到最本质上、最根源上去。 以后会陆续在书单上多填一些developmental economics的书,很though-invoking。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