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 章节名:全
1)论快乐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诞得不能成立,快过的绝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课——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能尝到什么叫“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评论:快乐永远都需要痛苦陪衬,一分苦伴着一分快乐。 2)说笑 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饱满的肚子最没用,那时候的头脑,迷迷糊糊只配做痴梦。 评论:人类的本能就是那么蠢。好在也刺激了孔子这等圣人的出世。 3)伊索预言 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不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着肉的狗。 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圈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后过活。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哈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伊索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孩子教的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评论:成人写下简单的寓言,然后创造了复杂的世界。让小孩子在纯朴中成长,在残忍中摸爬滚打。而矛盾的是,小孩子成长的世界本来就存在于残忍中,写寓言的目的能够起到了点点带入成人世界最美好一面的作用,不见得就那么有作用啊。如果说寓言是教育,那这种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为了保护孩子,还是为了美化自己?成人本是孩子变得,是怎么长得复杂又冷漠的?可能是人自认为应该成为的成人应该成为的样子。张教练也说过他的感觉:一些人看着年纪大了,除了一双饱经沧桑的老眼,就是一副空荡荡的脑壳。一个比孩子还不懂事的孩子。不过最后真的不得不说。能够很好地自律,才不枉过此生。 4)谈教训 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古书上说“能受尽言”的是“善人”,见解不免庸浅。真正的善人,有施无受,只许他教训人,从不肯受人教训,这就是所谓的"自我牺牲精神“。 你觉得旁人不好,需要你的教训,你不由自主地摆起架子来,最初你说旁人欠缺理想,慢慢睇你觉得自己就是理想的人物,强迫旁人了来学你,以才学傲人,你并不以骄傲而丧失才学,以贫贱傲人,你并不以骄傲而变成富贵,但是,道德跟骄傲是不能并立的。 评价: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讨伐别人,而私底下敞开着各种放浪形骸的思想,龌龊到极致的时候美其名曰艺术,在玩艺术。自己秉着一副玩玩的样子,而怪别人先一步玩过自己。能听到男人们的自尊心受挫。我最错的一件事情,就是不应该接触那些完全不是什么好东西的人,而跟他们沾上半点的关系。他们除了觉得你也不好,不会为他们自己的曾经龌龊的想法觉察到丝毫的愧疚。浪费的时间真是不值得。 5)偏见 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依照生理学尝试,人心位置并不正宗,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 感想:代表立场的一把都是偏见。什么是公正的话,如果按照《正义的成本》的观点。所有的正义的前提都是需要考虑成本的,没有成本没有正义,此话不假。 6)释文盲 捏造派根本否认在文艺欣赏时,有什么价值的鉴别。配他老人家脾胃的就算好的,否则都是糟的。文盲是价值盲的一种,在这里表现得更清楚。有一位时髦贵妇对大画家whistler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东西,我只知道我喜欢什么东西。“w毕恭毕敬地回答:”这一点上太太所见和野兽略同。“真的,人类跟野蛮兽类的区别,就在人类有一个超自我的观点。因此,他能够把是非真伪跟一己的利害分开,把善恶好丑跟一己的爱憎分开。 他并不和日常生命粘合的难分难解,而尽量企图跳出自己的凡躯俗骨来批判自己。所以,他在使用应付以外,还知道有真理;在教书投稿以外,还知道有学问;在看电影明星照片以外,还知道有崇高的美术;虽然爱惜生命,也明白殉国殉道的可贵。生来是个人,终免不得做几桩蠢事错事,吃不该吃的果子,爱不值得爱的东西;但是心上自有权衡,不肯颠倒是非,抹杀好坏来为自己辩护。他了解该做的事情未必就是爱做的事情。这种自我分裂、知行的歧出,紧张时产出了悲剧,松散式变成了讽刺。 感想:兽类最能知行合一,哈哈。为了利于可以接受假的,因为自己不喜欢而讨厌美的。平凡的行为中总能读出自己的行为背后的崇高,但是要是让自己做的话,肯定是做不到的。做着该做和爱做的事情,算是人生完满了。也可以可惜的是,真是逼到浪尖的时候,就真心做不出来;真的松散的时候,也是真的做不出来。什么狗屁崇高、什么狗屁推己及人,自己都还不相信自己的,怎能忽悠别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