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園丁之子的血腥遺產
- 章节名:4 園丁之子的血腥遺產
帝國建設者(阿卡德王朝時期,2350-2150;新蘇美爾時期,2150-2000) Sargon大帝據稱出身低微,他在得勢前是Kish國王Ur-Zababa的近臣。這位國王可能在戰亂中被篡權。2330年,Sargon得勢以後,利用規模龐大的戰車-弓兵部隊(其常備軍有5400人,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軍)擊敗了Lugal-zage-si治下的Umma城和Uruk城為首的蘇美爾諸城,設置衛戍部隊和總督。利用諸城的力量,他還向外征戰,兵威遠至陶魯斯山脈、巴勒斯坦和埃蘭。其征服利用的是其族人阿卡德人的力量,阿卡德是伊拉克北部的游牧民族,在三千紀中期逐漸融入蘇美爾文明,阿卡德語是不同於蘇美爾語的閃米特語系,這一語言在Sargon征服前就已經在蘇美爾一些城市使用,其書寫系統直接照搬蘇美爾文字。 Akkad帝國的每一次國王更換都會造成起義,而新王無一例外地需要平叛和征服。其孫Naram-Sin在位的36年幾乎都在四處作戰。Naram-Sin之子Shar-Kali-Sharri統治了25年,此後阿卡德帝國即陷入政治動盪。Naram-Sin將Sumer城邦保護神的鬆散體系變為反映帝國的主神/神王體系,這一政治行動引起很大反抗,同一時期外部力量也開始入侵。一個在這一衰落時期從東部伊朗高原入侵的Guti人可能建立了某種秩序。 Naram-Sin開始的意識形態建設引起了藝術的大進步,其治下創作的納拉姆辛石碑描述其勝利,並且將其與神的賜福聯繫起來。在畫面中,Naram-Sin踩在敵人身上,戴著象徵半神地位的有角頭盔,頂上是兩顆星辰。這與Uruk的Warka Vase相比,後者是祭司在運送祭品的平民上方,恭敬地向神祗獻上祭品。這也意味著神的變化:在Warka Vase中,神是人形的,與祭司並列的,而Naram-Sin石碑中神是抽象化的星辰,取代了先前人形神位置的是Akkad帝國的神王Naram-Sin。另一個對比是階層化世界的框架。在Warka Vase中最低層是水、作物和牲畜,中層是負載貨物的平民,這意味著一種生產秩序;而Naram-Sin石碑中的階層是戰爭的指揮體系,這意味著一種暴力秩序。 Ebla城是Akkad Empire時代的被征服勢力,位於巴勒斯坦北部。其語言使用楔形文字,但與以往發現的任何語言(蘇美爾語、阿卡德語、埃蘭語和古波斯語)均不相同。後來發現這是一種阿卡德語的遠親,屬於古代閃米特語,與希伯來語有繼承關係,這一語言因此被命名為古迦南語。Ebla城檔案館遺址發現了兩萬塊泥板文書。這一發現描繪出了這一陌生國度的外形,超乎一般預料,在巴勒斯坦地區三千紀時就有當地閃米特語言使用楔形文字系統。Ebla城是一個商業中心,往東南方向可到幼發拉底河上游的Mari(在今敘利亞),以及Mari以東,底格里斯河上游的Assur,往北可到小亞細亞,往南可到黎凡特各地。Ebla君主在這一地區(聯繫地中海和兩河上游的地方)與Mari、Assur的君主作戰。這一富庶且有力的城市最後引來Akkad帝國的大軍,或者在Sargon治下、或者在Naram-Sin治下,這個城市被征服了。 22世紀中,Lagash的Gudea復興其城市並且重建了毀滅的Girsu城。22世紀後期,Uruk的Utu-hengal驅逐了Guti人,並升到蘇美爾諸城的權力頂峰,他死後,其任命的Ur總督Ur-Nammu建立所謂烏爾第三王朝。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朝代。Ur-Nammu開始進行公共建設,最著名的當屬the Great Ziggurat of Ur。他還建立了最早的法典。他戰死於沙場後,其子Shulgi享有48年的統治期,在他之下Sumer的帝國實行了有條理的官僚集權統治。幼發拉底河改道造成幾大城市斷水,Ur帝國的繁榮於是中止,Amorites人(他們後來建成巴比倫文明)入侵,Ur帝國內部的篡位者,最後是2004年埃蘭人攻陷Ur城。 這是蘇美爾文明的終結,它的遺產被巴比倫帝國繼承,但蘇美爾語言被閃語取代。 蘇美爾神系:三大造物神是天空之神An,大氣之神Enlil和水神Enki。後來影響最大的是愛情、繁殖、戰爭之神Inanna/Ishtar。地母神Ninhursag“眾神之母”。月神Nanna,也是Ur的保護神。
JOS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2 文明之路的里程碑
蘇美爾人:農業聚落的形成的發展 Ubaid時期(5900-4000):埃里都(Eridu)城的建築形式與後...
-
3 掩埋在時間層之下的光輝與莊嚴
蘇美爾的城邦時代(早王朝時期,3000-2350) 烏爾(Ur)的挖掘主要歸功於Charles Leonard Woo...
-
4 園丁之子的血腥遺產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