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3 道德一定要瞎么?《爱与罪》的康德派分析
- 章节名:第一幕 3 道德一定要瞎么?《爱与罪》的康德派分析
《爱与罪》中第三个故事
李维的存在主义哲学,我们所在的宇宙是盲目的,毫无同情,全然漠视公正和人类幸福。他认为人要看到了自然界的无情,就要通过建立爱的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值得过下去。 引自 第一幕 3 道德一定要瞎么?《爱与罪》的康德派分析 相信一种道德体系,善恶自有其报,是一种天分
自首,因为在上帝之类力量缺席的情况下,他被迫自己来担起责任。这就是悲剧。 头两个故事留下的教训,与康德称为“至善”的道德向往正相反。在袭达所谓的“现实”里,作恶者发达了,而致力于建造公正社会的行善者,却过着不堪的生活。 引自 第一幕 3 道德一定要瞎么?《爱与罪》的康德派分析 操守和道德必须区别对待,“至善“的世界也当然存在恶
在道德的真空里我们必须有力量去爱,够幸运才能够得到爱。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所谓现实世界,也就是科学认为无关道德的宇宙,仍然不那么真实。那只是种“表象”,多少建立在我们的基本心智结构之上,也就是我们在建立知识的时候所用的心智结构。努力寻求科学知识的时候,我们总不免使用各种范畴的严格因果关系,但这些范畴反映的是人类的理解机制及其“先验逻辑”,而不是现实本身的特性。决定论的科学当中那些“合乎逻辑”的范畴,其实是主观而非客观的。这只说明了人类在科学事业里主观地建立经验的方式,而不代表真实事物的特征。在机械论科学的“逻辑”之上,还有更根本的真理,在宗教传统中,在人类心灵的渴望中,在对道德良知的认定中都能体现。这真理就是:宇宙其实有意义和目标——培养至善。 至善论的道德向往,要我们做出三个假定或者“公设” 1 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必须相信自己有能力超脱生存层面,靠内在力量生活,创造我们自己的现实,引来我们需要的爱。每个人就是自己所有抉择的总和。 2 神的假定 道义之神并不要清白的人牺牲,而是要他们得胜。必须相信努力行善必得善果,道德理想才能续存。 3 不朽的假定 在康德的寓言里,自由就是能够在直观的生存需要和对人类个体的无穷命运的敬重之间做选择。 灵魂 谋杀的回报还是谋杀——杀掉了更高尚的生活,杀掉真正幸福的可能性。 引自 第一幕 3 道德一定要瞎么?《爱与罪》的康德派分析
70人阅读
Tang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幕 1 伍迪·艾伦电影中的上帝、自毁和人生意义
奥西曼迭斯忧郁症——把现实看得太透彻,拒绝机制出了问题,躲不开关于存在的可怕真理,无法...
-
第一幕 2 《曼哈顿》中的操守问题
愚蠢的坚持 应当把操守与坚持、执拗清楚地区分开,通常认为后两者近乎操守。 部分与整体 ”操...
-
第一幕 3 道德一定要瞎么?《爱与罪》的康德派分析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