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记
- 章节名:摘记
- 2015-07-22 22:38:00
重新评价世界现代化过程、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成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切入点。流行的观点认为,现代化论是西方把自己的民主制度强加给非西方国家,其目的是维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强势位置;自由和民主理念掩盖了实际的不平等。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形成一种“文化霸权”,对国家主权产生了限制作用。近代西方不仅对弱小民族实行政治压迫,还实施文化霸权,灌输西方文化优越的思想,使弱小民族不能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了达到压倒、欺凌、剥削东方的目的,西方从文学、历史、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各个方面扭曲、侮辱、丑化东方,为西方侵害、征服东方提供理论依据。所谓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无非是西方丑化、歪曲和歧视东方人的“知识”。所谓的从现代化过程中引证出来的“合理化”、“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无非是为帝国主义政策服务的。大量外资和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国家主权也有干涉之嫌。总之,世界的现代史,就是西方企图征服东方的历史,就是东西方文明冲突史,就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国家、地区,即原来意义上的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上对国际霸权和强权即西方国家的抵抗。(P109) 民族主义认为,后冷战时期也是新霸权主义时期。美、日、西欧等先进国家,以政治和自由贸易的方式,竞争国际组织和国际市场资源,并且通过争霸和控制市场和资源,输出其政治和经济价值。民族主义的理论认为,至于哪些游戏规则可以成为国际政治的普遍准则,其实质无非是发达国家制订的、经过打扮变成似乎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来强加给世界其他国家。这样强加的游戏规则和国际秩序是一种新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所谓的平等,是指市场原则的机会平等,这是十七世纪以来典型的民族国家的行为准则,即现代社会科学论证的以经济发展为标志的“生存竞争”原则。各民族的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都实现了独立和统一的时候才有可能。然而,这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平等问题。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大,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在平等和正义的意义上,主权国家之间竞争必备的条件,如技术、资金、经济管理经验、政治管理经验和文化经验,明显地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说,事实上的“剥削”、“压迫”、和“侵略”依然存在,自由竞争的法则并不能解决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不能有效地调节国家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民族主义的壁垒,资本的强大力量就会突破国家主权,使发展中国家从属于发达国家。(P119) 引自 摘记
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