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页 一、戏剧的发生和起源
- 章节名:一、戏剧的发生和起源
- 页码:第318页 2015-08-04 16:10:38
以上我们讲了人类的摹仿、表演、观看这三种本能和欲望,又讲了这三者之所以表现出来的两个目的与意义——一是为了娱乐,二是有所寄托。这个“3+2”就构成了戏剧艺术得以发生的全部心理基础。 p409 戏剧的一系列特征 (一)任何艺术都是艺术创造者的一种“言说”,从言说的方式来看,戏剧是史诗的客观叙事性与抒情诗的主观抒情性这二者的统一。 黑格尔说:“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戏剧应该是史诗的原则和抒情诗的原则经过调解(互相转化)的统一。”……戏剧受演出时间、演出地点、表现手段(直接将一种“情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制约,它的客观叙事性不同于史诗(以及后来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观抒情性也不同于抒情诗。所以黑格尔说要“经过调解(互相转化)”。它的叙事是高度主体化了的叙事;它的抒情诗高度对象化了的抒情。黑格尔称这种艺术形式曰“戏剧体诗”。 举例: 一是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该剧第四本第三折把老妇人、普救寺长老法本以及莺莺、红娘诸人送张君瑞赴京的情境,直接摆在了舞台上。总的来说,这一折戏是一段叙事——叙长亭送别之事;又是一段抒情——抒恋人惜别之情。由于《西厢记》是一出中国传统的“戏曲”,以歌舞演故事,音乐性很强,唱词在文本中占有核心地位,所以它的抒情性更突出一些。如莺莺一上场的一段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里既有叙事的因素——写景,又有抒情的成分——女主人公离情别绪的书法。所以在评点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色彩斑斓,秋景如画。由景入情,情中点景,情景交融,堪称绝唱。”……这本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拿手好戏,但当剧作家将其运用在舞台上,就被戏剧化了。也就是说,人物的主观情感被对象化、人物的目的和欲望被立体化了。我们既可以说莺莺的抒情是被“叙事化”了的抒情,也可以说《西厢记》的叙事是被“抒情化”了的叙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