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她 (彼岸之美,在于彼岸之无渡。)
在读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社交礼仪
- 页码:第24页
1 .适宜交换名片的时机 ( 1 )希望认识对方 ; ( 2 )被介绍给对方 ; ( 3 )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 ; ( 4 )对方提议交换名片 ; ( 5 )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 ; ( 6 )初次登门拜访对方 ; ( 7 )出席社交活动或参加会议 ,应该在活动 、会议之前或之后 。 2 .不宜交换名片的时机 ( 1 )对方是陌生人而且不需要以后交往 ; ( 2 )不想认识或深入交往下去的人 ; ( 3 )对方对自己并无兴趣 ; ( 4 )双方之间地位 、身份 、年龄差别悬殊 ; ( 5 )对方在用餐 、看戏剧 、跳舞时 。 引自第24页
最佳距离首先取决于你交往的对象是谁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在 《无声的语言 》中 ,制订了一个人际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相对应的尺度 ,用四个区域来表示 : 1 .亲密区距离在 0厘米 ~ 4 6厘米之间 。这个区域属于家庭成员 、莫逆之交等最亲密之人的空间 。在这个区域内 ,两个人可以互相接触 ,能嗅到各自身上发出的气味 ,说话一般轻声细语 。这个距离尤其适用对肌体的抚慰 。两人一旦处于亲密区的距离 ,就会排斥第三者的加入 。 2 .熟人区又分两个层次 ,一是 4 6厘米 ~ 6 0厘米 ,这是私人的空间距离 。夫妻或情侣之间可以在这个距离中自由来往 ,如果别的女人试图和一个男人处在这个距离内 ,那这个男人的妻子或女朋友必定大发雷霆 。另一层次是 6 0厘米 ~ 1 2 0厘米 ,老同学 、老同事 、关系融洽的隔壁邻居之间的距离就属于这个距离 。当我们向人吐露心声时 ,差不多总在这个距离内进行 。这个区域的话题可以或多或少地涉及 “机密 ” ,而且统统是个人的 、与双方有关的事宜 。 3 .社交区距离 1 2 0厘米 ~ 3 6 0厘米 ,也分两个层次 ,一是 1 2 0厘米 ~ 2 1 0厘米 。如在办公室里 ,一起共事的人总是保持这个距离 ,进行一般性交谈 ,分享与个人无关的信息 。另一个层次是 2 1 0厘米 ~ 3 6 0厘米 ,如正式会谈时 ,人们一般都保持这个距离 。这个距离内目光的接触比交谈更重要 ,没有目光的接触 ,交谈的一方会感到被排斥于外 ,也许会导致交谈中断 。进入这个区域的人彼此相识 ,但不熟悉 ,交谈内容多半是事务性的 ,不含感情成分 。 4 .公共区距离在 3 6 0厘米以上 ,完全超出了可与他人进行深入交流的范围 。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和非正式的场合都保持这个距离 。 引自第24页 真的诶。
礼仪点睛交际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人准确而响亮地叫出来 ,同样的道理 ,在社交中记住他人的名字也很重要 。那么该如何记住别人的名字呢 ?参考以下 1 0种方法 ,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 1 .重复练习 ,让自己的记忆力得到增强 。 2 .把对方的名字和影视明星的名字联系起来 。 3 .把人名转化成视觉影像 。 4 .印刷出来的名字更易记住 ,要多通过名片来记忆 。 5 .如果对方告诉你他名字的时候说得不够清楚 ,你可以让他再重复一次 。 6 .如果你总是忘记别人的名字 ,可以在互相介绍完 5分钟内 ,重点进行记忆 。 7 .如果你想不起别人的名字 ,你可以伸出你的手 ,然后说自己的名字 ,对方大多数会同你握手 ,并说出他的名字 。 8 .如果你忘记对方的名字 ,但是能够记下你们在什么地方遇见过 ,要让对方知道这个信息 。 9 .如果有人与你认识的朋友名字一样 ,请把他们联系起来 。 1 0 .不要一次记忆太多的名字 。 引自第24页
4 .晚一步关门 许多时候 ,我们将客人送出门外 ,不等其走远 ,就 “砰 ”地一声将门关上 ,这往往给人以类似 “闭门羹 ”的恶劣感觉 ,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 “砰 ”掉对方来访期间培养起来的所有情感 。因此 ,在送客返身进屋时 ,应将房门轻轻关上 ,不要使其发出声响 ,最好是等客人远离后再轻声关上门 。心理学上不但有 “首因效应 ” ,也有 “末因效应 ” 。 “最初的 ”和 “最后的 ”信息 ,都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 “最初的 ”印象尚可弥补 ,而 “最后的 ”信息往往无法改变 ——“送往 ”的意义大于 “迎接 ” 。做到 “出迎三步 ” ,你的应酬级别只能属于初步及格水准 ,做到 “身送七步 ” ,你才能迈入应酬优秀者的行列 。 3 .代客提重物礼仪点睛无论接待什么样的客人 ,当客人准备告辞时 ,都要婉言挽留 ,不要客人一说要走 ,主人马上站起相送 ,或者起身相留 ,这都有逐客之嫌 。因为有些客人本来还想与客人交谈 ,因怕打扰主人或试看主人态度 ,于是以 “告辞 ”来观察主人的反应 ,因此主人一定要婉言相留 ,如果客人执意要走 ,也要等客人起身后 ,主人再起身 。送客时应主动与客人握手送别 ,并送出门外或送到楼下 ,不要在客人走时无动于衷 ,或 “点点头 ”或 “摆摆手 ”算是招呼 ,这都是不礼貌的 。最后 ,还要用热情友好的语言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 引自第24页
53人阅读
她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4页
-
商务应酬
虽然只适用于中国,但是多知道点还是蛮有意思的呢, 商务应酬中 ,人们很容易忽略奉茶中的一...
-
商务礼仪乘坐交通工具
第一次注意。。。。讲究还挺多呢。 在商务活动中 ,尤其是前去迎接远道而来的客户时 ,不可避...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