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中国佛教史—第三章 三学并弘时期
盘水 (坚定,笃定。)
读过 周叔迦佛学论著集(上下)
- 章节名:中国佛教史—第三章 三学并弘时期
- 页码:第180页
佛教所主张的三世因果之说是建立在般若理论基础之上的,所谓,一切法无自性,这就是说人是由物质(色)、感觉(受)、观念(想)、行动(行)、认识(识)五者(五蕴)和合而成,而没有单一的、不灭的、自在的、主宰的灵魂。这些复杂的物质、感觉、行动、认识又各各无有自性。所谓人生,只是由过去五蕴综合所起作用(业)而引起现在的综合现象而已。唯其没有灵魂,才可以经由一定的修养而达到除灭五蕴,证得涅槃,也就是绝对真理的自然显现。 但是当佛教传入之初,汉地人士狃于原有的灵魂之说,于是将原有的二世因果之说,所谓人由父母精血而生,死而为鬼的概念,与佛教三世因果之说相结合,以为佛教主张人死精神不灭,由前生到今生,由今生到来生,随着前世所作的善业或恶业而在后世享福或受罪;或者生生世世的修炼下世,最后可以使精神得到成佛。这样解释佛教的三世因果之说,当然与佛教基本精神背道而驰。然而仅魏以至宋齐之间,凡是通达儒术而学佛的人多半陷入这种见解而不能自拔,恰逢这时在儒家内部也发生有鬼、无鬼之争。主张有鬼的就很容易接受人死精神不灭的学说。因而推崇佛教,主张无鬼的就批驳精神不灭的学说而排斥佛教。于是形成了百余年不能解决的神灭之争。但是深明佛法的大德法师们很少参与这一论战,因为佛教既不承认有灵魂,又何从而争神灭与神不灭呢? 引自 中国佛教史—第三章 三学并弘时期
86人阅读
盘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80页 中国佛教史—第三章 三学并弘时期
-
第281页 《八宗概要》绪说 全文
在叙述八宗大义之前,必须先明了佛教的根本目的,因为各宗的思想体系、修养方法虽各有不同,...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