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第一章,计篇第一
- 章节名:第一章,计篇第一
- 页码:第2页
《孙子兵法》不是讲奇计得胜的书,是讲实力决胜的书。 孙子的“计”,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比较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和法治 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看上去往往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 重点要学的,于外行看上去,一点热门也没有的地方,看到内行的大门道,学到内行的真本事。 与其说《孙子兵法》研究的是战法,不如说他研究的是不战之法。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也 要在道上胜出,关键是抓政策、抓宣传、抓军队的思想工作,大家都愿意跟你作战。在战争中,宣传机器和战争机器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林彪说,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要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就是这道理。 兵家的天,是军事气象学。至于观星、望云、望气、占卜、烧乌龟背,那是宣传工作,为政主事者从未迷信过。 置之死地则兵士必战,置之生地则容易逃散。行军,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现正确的兵力,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行军必是无人之境,交火必是有利地形、优势兵力。靠地形和行军,他能把一支部队用成十支部分。他的战刀总是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神出鬼没,从天而降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有能力让对方清楚这一点。所以信不仅是一种机制,更是一种人格力量。首先你心里要装着对方,这点很本质。心里没装着,就没法真信。其次你要有能力让对方知道,别你着着他,他却不知道,他跑了。 找靠山,是小人之心,也就只能是小人的命。认为自己有靠山的人,在变革整顿,或打仗出师的时候,最容易被拉出来祭旗,因为整肃这种万众瞩目、地位显赫,对国家又没有实际价值的人,既能立威,又对国家没损失。 作为将领,是否身先士卒倒在其次。因为你往往是在后面指挥,不是在前面冲杀。最重要的甚至也不是计谋高超,指挥若定,而是分配公平,谁有什么功劳你都清楚,都能准确衡量赏罚,则个个放心,人人奋勇,都给你卖命。所以做领导的,不要只关注事,要关注人。 为将者的大半工作,是制定军法。 看成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雄才大略兼备。而雄才又比大略重要。因为大略可以问别人,可以请顾问,而雄才只能在自己身上。只有雄才,没有大略,也可成为大企业家。只有大略,没有雄才,在古代就做谋士幕僚,在今天就开咨询公司吧。历代开国者,都是雄才君主和大略谋士的黄金搭档,如刘备和诸葛亮,朱玩璋与刘伯温,刘邦与蕭何。 熟练熟练,干什么事都靠练,练就熟手。 赏罚的关键,主要是两条,一是及时,二是恰当。 一战而定是真名将。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 计策都很简单,就那几个,关键是戏怎么演。执行很重要,演戏的人要能挠到对方痒处。 成败无定,领导者要自己负决策责任。 踢球第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大将就像总经理,运营管理才是本质。 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忿,戒忿,戒急。 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 要看准时机,稳准狠一战而定,解决问题。当敌方实而强,我们一要防备避战;二要耐心忍耐;三要外交协调;四要伺其虚懈,等他犯错,引他失误;五则看准时机,一鼓而下。 真正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因为善战者不打那么多仗,只打容易的仗,不打跌宕起伏的仗,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谋和初心,是我们每天、每事,要对照检核的,要拒绝冲动,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坚持本谋,不忘初心。 大家读的都是同一本兵法,都会背,但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原因在于判断,你判断不了现在发生的是什么情况。是判断不了敌情吗?表面上是对敌情没判断,本质上是对自己没判断 奇谋诡道很容易,就那几招,其实技术含量很低,主要技术要点在于演戏要演得像而已。但是“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就太高了,全是真功夫,是人格,是智慧,是汗水,是时间,是积累。所以人们爱听三十六计,不爱听“五事七计”
卓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自序
本书每一条兵法后面,都有战例
-
第2页 第一章,计篇第一
-
第45页 第二章,作战第二
《孙子兵法》第一篇讲实力对比,风险评估,胜算几何, 第二篇就讲费用预算,资源保障,这和我...
-
第64页 第三章,谋攻第三
上兵伐谋,就是要破坏敌方的计谋 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以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