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革命专政和政治分层的细密化(1953一1956)
- 章节名:强化革命专政和政治分层的细密化(1953一1956)
正因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1955年又搞出大批反革命,加之1956年"三大改造"取得胜利,毛泽东的信心大大增强,1955年中共八大宣布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同年对知识份子的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其中重要一环是出身非无产阶级家庭的高级知识份子也可以入党。此举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将具有命定论色彩的"阶级出身论"打开了一个缺口。1955 年12月,清华大学刘仙洲教授入党,为建国后著名高级知识份子入党第一人。而在这之前,党组织的大门对高级知识份子基本是关闭的。据统计,自1949-1955年,南京市九所高校,没有吸取一位教授入党[[105]]。陕西省八所高校共308名教授、副教授中,也没有发展一名党员[[106]],云南大学的情况也是如此[[107]]。刘仙洲的入党在知识份子中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现在转变阶级出身已有可能。刘仙洲入党后,全国高级知识份子中出现了踊跃申请入党的热潮。四川西南师范学院某教授甚至写了九万字的入党申请书,详尽地交代了自己的历史和思想。 概而言之,毛泽东在领导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造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阶级出身论"的制度化,但又在具体落实中注意掌握分寸,进行适时的调整,这种有张有弛,刚中有柔的情况在1957年"反右运动"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Très bie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阶级出身论"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中共是依照俄共经验,在第三国际指导下成立的列宁主义政党,在1921-1927年这一阶段虽然在建立...
-
阶级出身论
挟胜利之威进城的革命者,用高昂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分类排队的方法管理社会,使得民族资产阶级...
-
强化革命专政和政治分层的细密化(1953一1956)
-
追求全面"纯化"的新世界(1957-1965)
在所有这类斗争中,农村中的地富及其家属子女作为一个群体,尽管早已是"死老虎",但都被重点...
-
追求全面纯化的新世界
60年代前期,不断强化的阶级斗争的攻势,是由毛泽东和刘少奇共同领导和部署的。从1962年下半...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