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页
liviya zhang
读过 浮世画家
- 页码:第258页
小野增二出生于战前的一代,19世纪末期。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完成了近代化的进程。 当冈田-武田促进会的松田带着小野步行到西鹤的桥上,看到两座工厂间破乱的贫民区,还有如同蚁一般在这一区域生存的人。松田激将小野,把画家与政客、商人等同,把他们都视为蔑视底层人类的社会阶层。作为画者的小野随即决定与松田走一趟贫民区。 贫民区三个少年在玩弄动物尸体的景象,被正在学习浮世绘的小野作为新习作的题材,创作了一副“叛逆”的作品——三个孩子怒容满面,手持棍子,如同准备作战的武士。这是主人公小野绘画事业的转折——从描绘转瞬即逝之美的浮世绘画者,变为了支持以天皇为首的军队扩展的传统艺术的”背叛者“。 在这股潮流中,小野顺水而流,事业蒸蒸日上,获得了重田基金奖,与松田一同起草了中国危机运动宣言。反对其思想的弟子墨田也离开小野,并在开战后被捕。 战后,这过往的身份却给小野二女儿仙子的婚事带来了令人不安的不确定性。小野不得不在大女儿节子的劝说下,多年之后,再次拜访了松田和墨田,拜托二人在相亲调查中避开其曾经支持战争的过往不谈。 以这一次不得不的重逢,揭开了一幕又一幕战争前后日本社会变迁的故事。从只识点钱的小野的商人父亲,到从小志从浮世绘画家转为战争画家的小野;再到反对战争而入狱、战后获释并得到尊重的墨田;接着是接受美国新思潮的年轻一代小野的两个女婿大郎和池田;最后到不拘尊卑长幼礼节、崇拜大力水手的小野的外孙一郎。 故事从战后1948年的日常生活、相亲话题开场,向读者暗示着相亲背后的危机,一层一层向外剥落,展现着这个危机的本质。战前战后日本四代人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浪潮中,如何选择。 作为战争一方的承受者,一个中国人,惊讶于日本人对于战争的自我认识和抉择的多样性。忽那么一刻,对宫崎骏的反战思想增加了一些信任。也许就是基于小说中对于不同人如何做出不同抉择的过程的描写。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