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全
- 章节名:全
- 页码:第1页
1.人的本质——假如人有本质的话——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固定的、普遍的东西,而是由许多带有历史偶然性的规范和准则塑造而成的,而那些规范和准则,又由每个人都必须在其中成长的风俗、习惯和制度所规定的。 2.不要问我是谁,也别要求我一成不变。 3.叔本华有一段话说得极为透彻而深刻,令人感到震撼,他说:“一切欲求的基础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如果相反,人因为他易于获得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的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 4.“没有一种自在的、对一切时代都适用的对存在和世界的阐释,阐释并不意味着在事物或文本的外壳下找出一种完整的、固定不变的意义,而是把人臆造出来的所谓意义强加于事物,植入本文。因此,阐释本身不是一种‘发现’——因为‘发现’是以一种的确存在但尚未找到的东西为前提——而是一种‘发明’。” 5.性欲和权力是相辅相成、狼狈为奸的。 6.除同性恋之外,虐恋、恋物、异装、易性甚至自慰(手淫),都因为不能导致生育而被归入“另类”,受到以生殖为目的的主流性文化的排斥。性究竟为什么一定要被派上经济的用场?难道性就不可以仅仅因为快乐而施行? 7.性为什么不简简单单就是一种给人带来愉悦的活动,而进入了道德的领域?人们为什么把性与道德问题联系在一起?性与道德的联系早已成为社会的现实,人们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如果有人提出性就是性,与道德无关,马上会被大多数人视为怪论。 8.福柯写道:“这里所强调的是与自我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能使人避免为欲望和快感所驱使,使人能够驾驭并超越它们,保持理性上的平静,不受内心激情的束缚,并实现一种可以用充分享有自我或自我对自己的彻底征服来界定的存在模式。” 9.在古代人的道德伦理中,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高低决定于自我的修养,他最大的敌人是自身的欲望,而不是与他人的关系。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一个拥有较高自控力的人,而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控制自我、战胜自我的能力,他在道德方面就失败了。这是古代的思维方法,是在古代人当中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这一点与现当代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的时代,道德问题大多涉及与他人的关系,而较少局限于自我修持的范畴。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