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替代品的渴望
- 章节名:对替代品的渴望
- 页码:第33页
7、通过认同于一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和实务组织织(praCtiCaorgamZaiM)的吸引力有一个基本不同处。实务组织织可以提供人自我改善的机会,故其吸引力来自它可以满足个人利益。反之,—个群众运动,特别是当它还处于生气勃勃的积极阶段时,吸引到的并不是那些珍爱“自我想要把它加强加壮的人,而是那些渴望可以摆脱他们可厌“自我的人。一个群众运动会吸引到一群追随者,不在于它可以满足人们追求自我改善的渴望而在于可以满足他们自我否定的热望。 觉得自己人生已败坏到无可救药的人不会认为自我改善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个人前途的考虑不足以激发他们拼搏,也不足以让他们产生信仰或作出一心一意的献身。他们把自利心理看成是堕落邪恶的,是不洁不祥的。任何出于为己谋的行为在他为在他们看来都是注定失败的。他们最深的渴望是过新生活,是重生,要是无法得到这个,他们就会渴望通过认同于一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这些他们本来没有的元素。一个积极的群众运动动可以同时提供他们这两样东西。如果他们完全皈依到一个群众运动中去,就会在紧密无间的集体中得到重生,而如如果他们只是在旁边敲边鼓,仍然可以得到自豪、信心和目的感这些元素。 对失意者来说,群众运动是一种替代品:要不是可以替代他的整个“自我”,就是可以代替一些能让他的生活可以勉强忍受的元素。 无疑,在一个群众运动的初期追随者中,总会有一些是冒险家他们希望把握机会,赢得名和权。另一方面,那些参与实务组织的人,有时也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无私奉献。尽管如此,一个事实仍然是不争的:实务组织除非能满足其成员的个人利益,否则将无法久长;反之,群众运动的活力与成长,则有赖它能否满足成员自我否定的激情。当一个群众运动开始吸引有事业野心的人加入,就是该运动已过了全盛时期的征兆;它不再以创造新世界为务,只求掌握和保有现在。因此,它不再是个运动而是一项事业。 希特勒就指出过,一个运动提供的岗位和职位愈多,“它吸引到的劣质人才就愈多,到头来,这些政治攀缘者会充塞于一个成功的党,致使其昔日的忠诚战士再也无法认出它的本来面目。这样的事情发生时,一个运动的使命,就寿终正寝了了”。 8、替代自信 9、夸耀神圣事业 10、逃离自我 11、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 热烈相信我们对别人负有神圣义务,往往是我们遇溺的“自我”攀往一艘流经的木筏的方法。我们看似伸手助人一臂之力,实则是在拯救自己。若把神圣义务拿掉,我们的生命即陷于贫乏和无意义。毫无疑问,在把自我中心的生活换成无私的生活以后,我们会得到的自尊是庞大的。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 12、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予救济的人 群众运动最强大的吸引力质疑,是它可以成为个人希望的替代品。在一个深受“进步”观念侵染的社会,这种吸引力特别强烈。 在现代社会,人们只有在忙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才能够不抱希望地活着。失业之所以会带来绝望感,不但是失业者有贫穷之忧,更是由于他们突然发现人生一片虚空。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意追随救济的人。 13、赴死精神 当我们个人的利益与前途看来不值得得我们为之活下去时,我们就会迫切需要为别的事物而活。所有形式有形式的献身、虔诚、效忠和自我抹杀,本质上都是对一种事物牢牢攀附——攀附着一件可以给我们渺小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因此,任何对替代品的拥抱,都必然是激烈和极端的。我们对自己只能有有限度的信心,但我们对国家宗教、种族或神圣事业的信仰,却必定是夸张和不妥协的。一种被温和拥抱的替代品,是不足以取代和抹拭那个我们的自我的。 除非准备好为某种东西而死,否则我们不会有把握自己过的是有价值的生活。这种赴死精神可以作为一种证据,向自己和别人显示,我们的选择是最好的。
如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码头工人哲学家——霍弗其人及其书
此书分析群众运动的特质。对“群众运动”一词,霍弗采取最广义的理解,举凡政治运动、革命运...
-
第1页 对改变的渴望
1、宗教运动、革命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热情的发电厂 很多人参加革命,是因为憧憬革命可以急...
-
第33页 对替代品的渴望
-
第38页 群众运动间的可替代性
14、每一个积极吸收追随者的群众运动,都把敌对运动的成员视为其潜在信徒 因为所有群众运动都...
-
第49页 第二部潜在的皈依者 第一章不受欢迎者在人类事务中扮演的角色
18、一个群体的性格和命运,往往由其最低劣的成员决定 19、心怀不平者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