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说“戾气”
- 章节名:说“戾气”
- 页码:第15页
自虐式的苦行以及自我戕害,更是明遗民的生存方式。受虐与自虐,在许多时候难以再行区分。至于遗民的“苦节”,甚至在形式上都与节妇烈女如出一辙,其自虐且竞为“不情”极其相像:有关“节操”表达式的匮乏。顾炎武的“饵沙苑蒺藜”,尚可言“恢复”的准备,而其他著名遗民(如徐枋,如李确)的苦节,则更像蓄意的自惩。全祖望记周元初明亡后与友唱和,其诗“务期僻思涩句,不类世间人所作”,其行之奇僻亦类此:“黄虀脱粟,麻衣草履,极人间未有之困,方陶然自得也”(《周监军传》,《鲒埼亭集》卷二七)。方以智以贵公子、朝臣(崇祯朝)一旦披缁,即如苦行头陀,“披坏色衣,作除馑男”,亦像刻意为之。厉风节而趋极端,一向为明代士风所鼓励。辞受取与不苟,必至绝粒如沈兰先(沈昀),“风节”才堪称“殊绝”(同书卷一三《沈华甸先生墓碣铭》) ——时人及后人,乐道的即此“殊绝”;在这一点上,“雅”“俗”文化正有同好。遗民中更有自戕以祈死者。周元懋狂饮成疾,全祖望说:“其四年中巧戕酷贼以自蛊,其宋皇甫东生之流与?”(《周思南传》,同书卷二七)这里尚未说到遗民群体的自我监督,其较之平世尤为苛酷的道德标准(竟少人能“确然免于疑论”),遗民在此士风时论之下用心之苦、守节之难。在我看来,明遗民的自我惩创也正因于创伤感;这也是明清之交时代病之一种。不妨认为,明遗民行为的极端性,是有明二百余年间士风的延展;但因有此极致,其不合理,其为对生命的戕害,也更清楚地呈露出来,启发了士之有识者的批判意识。 引自 说“戾气”
63人阅读
二月兵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5页 说“戾气”
-
第55页 作为话题的“建文事件”
至于方孝孺与燕王的那一段著名的对话,确有十足的戏剧性。“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