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 页码:第26页
“众人,孤独:对一个活跃而多产的诗人来说,是个同义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词语。谁不会让他的孤独充满众人,谁就不会在繁忙的人群中孤独。……孤独而沉思的漫游者,从这种普遍的交往中汲取一种独特的迷醉。”(《巴黎的忧郁》,26页) 引自第26页 波德莱尔要描写的,是“一种更抽象的现代生活”,在他的笔下,这种现代生活似乎常常流露出一种疏离的孤独感,而这种孤独不是寂然独处的,而是漫游在人群中的。 波德莱尔写巴黎,却不着笔于宽敞的下水道、汽灯照耀下的拱廊街、优雅占据人日常生活的咖啡馆,他只是呓语。流淌于笔尖的,是云彩、时间、旅行、黄昏、头发、海洋、港口、赌徒、大麻、酒……他渲染朦胧虚幻的意象,也并不避讳汽灯、马车这样的生活日常,至于隐匿在这些彼此勾连的碎片后的,大概是他抽象出的繁华都市巴黎吧。 寂静的黑暗给人一种与世界隔离的孤独,城市中又是怎样一种境况呢?波德莱尔并不致力于描写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是刻画了人群中疏离的个体。他写一个想讨漂亮小孩欢心的老妇人,写维纳斯像下的疯子,写寡妇和卖艺老人,写巴黎这座庞大公园中孤独的自己。马车和礼物,贪婪和绝望,城市总是喧嚣而疯狂,阳光灼烧下的景物也带上了静静的狂欢。 人们被工业文明裹挟进了一个庞大的统一体,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人群中,独居一隅在这样的社会不再可能。然而仿佛彼此关联的人并非完全紧密聚合,每个个体扮演的角色随时都可能被另一个个体所取代。钟表强化时间的流逝,催促着人不断工作,才干和财富被大都市的人孜孜不倦追求着。爱情、友谊和艺术这种永恒的美不属于欢乐、收益和放荡,而属于苦难与贫困的孤独者。 至于诗人,“他享受着这无与伦比的特权,他可以随心所欲的成为自己和他人。”(26页)他是没有实体的游魂,容易进入人群而感受狂热,却不愿久滞,迷醉却是清醒。在众人中抱持孤独的诗人很轻易就能找到那些具备同样气质的人。他将个体从人群中疏离出来,“众人”和“孤独”,看似对立的概念在他的笔下圆融。 “孤独只对于那些闲散和胡思乱想的灵魂才是危险的,他们在孤独中充满情欲和幻想。”(55页)波德莱尔写醉酒的拾破烂者,“跌跌撞撞,摇头晃脑,像个诗人撞在墙上”,反过来,波德莱尔作为一个诗人,又如若醉酒的拾破烂者,游走在“古旧的郊区中心,泥泞的迷宫”,穿过稠密又拥挤的人烟,拾起碎落一地的、“巨大的巴黎胡乱吐出的渣滓”。他是多产的诗人,这种多产却不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而是一个都市漫游者敏感捕捉到的城市碎片。他在巴黎的街道流离,在众人中保持着孤独,是游走于人群的浪荡子,却具有批判和超越性的力量。 “一个阴沉而孤独的漫步者,他投入人群的涌动着的洪流,把他的情感和思想说给一个远方的厄勒克特拉听。”(149页)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