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价值观
- 章节名:孙子的价值观
一,《计篇第一》 1,孙子的价值观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不是一回事。孙的计指的是计算的计,而三的计是计谋,阴谋诡计的计。 而人们喜欢把孙的《计篇》理解成阴谋诡计,作者说这是价值观问题,因为人一般贪求速成,总想找个奇计就搞定了,而这恰恰是孙反对的。计是基本面。所以,孙不是讲奇巧得胜的书,而是讲实力得胜的书。 计算的科目有五事七计,相当于swot分析。在战前就能计算清楚胜负。通过计算定胜负,胜了才打,这就叫胜算。作者说人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最会用计的是诸葛亮。但他的计其实是阴谋诡计的计。没什么计算能胜过魏国,却为了一个情结兴师动众。 《孙子兵法》强调了真正的战略是,“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就是看似平淡无奇,没故事。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 2,五事:道、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上下同心同德同欲,是战争的国内政治基础,在于人民支不支持。要在道上胜出,关键是抓政策、抓宣传、抓军队的思想工作,大家都愿意跟你作战。在战争中,宣传机器和战争机器一样重要。林彪说,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就是这道理。 “天”一是天下大事,二是宣传给别人听的,兵家的天,是军事气象学。至于观星、望云、望气、占卜、烧乌龟背,那是宣传工作,为政主事者从未迷信过。智者不法,愚者拘之。 “地”。打仗关键靠行军,行军甚至是比交火战斗更重要。很多人认为交火了,开炮了,才是“打起来了”,实际上,开炮的时候,胜负已定了。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现正确的兵力,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将”将就“勇”。勇就是当机立断,不迟疑。兵家说别人“好谋无断”,老在谋划就是决定不了,就是没有勇。没有勇的人即使决定了还可能会不坚决。无论做什么都要有牺牲精神,向死而生。虽说先胜而后战,但世上没有必胜的事,没有勇,就做不成。 “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是组织架构、部队编制、指挥系统。“官道”是人事制度。“主用”是物资管理和财务制度。“法”,是管理,是管理办法。管理在现代社会成为一个专业词汇,而现代管理学,就脱胎于军队的管理。 一个组织架构,技术含量就太高了,就像搞企业,一个公司大了,管理跟不上,就一定会崩溃。业务发展速度快了,组织架构就经常整不明白,到处都是些莫名其妙的编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搞一次组织变革,搞成功了,活力迸发,搞不成功,就又趴下了。 有一个词,雄才大略。“道、天、地”,是大略;“将”和“法”,则是雄才,能组织、动员、驾御、推动。成功的企业家,都是雄才大略兼备。而雄才又比大略重要。因为大略可以问别人。 3,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对方不上当,不失误,怎么办呢?等待,跟他熬,派间谍,各种布置安排。一定要等到平衡打破,胜算已见,才能出战。 不能等待,有巨大的性格缺陷。总觉得要战斗才是英雄男子汉,不懂得等待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4,一战而定是真名将 “能而示之不能”。 兵家的思想,讲究一战而定。战争不是打过来打过去,而是积蓄力量。十年戍边,换一个大将,可能百战百,但一将功成万骨枯,什么问题也没解决。频频的焦虑性动作才能毁灭你的。 作者这里提到了一个常人的误解。说刘邦发现敌人兵马羸弱,属下觉得是诈,刘邦觉得是真于是就进攻了。平时人们会觉得哎呀刘邦太笨了。但作者做了个比喻,罚球时你永远不知道对方会往哪射。所以这次中计下次也可能中计。刘邦认为是真的羸弱不一定是错的。 5,不能胜利就要等待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行动才有机会。却忘了事物的另一面:行动必有代价。就像那句常说的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善战者只打容易的仗,不打跌宕起伏的仗,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故事都是讲给老百姓听的,关羽则威名赫赫,在专业人士看来,实误国之臣也。 6,卑而骄之 示弱不是羞耻,争什么不要争气,特别是不要争一时之气。 假装谦卑,让对方骄傲,让对方轻视自己。轻视就不会防备,不防备就可以发动突然袭击。 7,实战 兵法都很简单,难的是判断。比如那敌军来,你怎么知道他是来骚扰的,还是来总攻的呢?我们无法知道。所以,毛说:“一上战场,兵法全忘了。”随时有紧急情况要你处理决策,哪顾得上兵法。 8,保持紧张 领导者要注意保持团队的紧张状态,看他松懈了,就把发条给他紧一紧。敌人挖空心思都在研究你什么地方会松懈。你认为没问题,可以放松一下的地方,差不多就是他的研究结论。 9,实力决胜 我们经营也是一样,你踏踏实实把产品,把服务做好,别老想着有什么“招”。奇谋诡道很容易,就那几招,其实技术含量很低。但是“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就太高了,全是真功夫,是人格,是智慧,是汗水,是时间,是积累。 二,《作战第二》 1,打仗打钱粮 千里之外运粮,得二十人奉一人,费二十人的口粮才能运一个士兵吃的上去。还有迎来送往的使者宾客,车甲器械的修缮,胶漆之材,都是钱。 所以《孙子兵法》第一篇讲实力对比,风险评估,胜算几何,第二篇就讲费用预算,资源保障,这和我们经营的道理,真是一模一样。 2,汉武毁于军费 孙子的伟大,就在于不是因为他是兵家,就拼命忽悠主公打仗,好让他建功立业。恰恰相反,他拼命劝你别打。因为他是真正的智者,是负责任的人。 治世是什么?就是休养生息,税收极低,达到三十税一差不多。贸易关税、过路费、过桥费全部没有。民营企业投资自由。煮海造盐,开矿炼铁,甚至开铜矿铸钱,全部自由。就和现在的自由经济国家一样,发钞票的银行也可以是民营。 简单说治世就是自由和自治社会。小政府,不干预民间文化经济和生活。法无禁止皆可为。这样休养生息,民间活力空前释放,社会财富迅猛增加。 3,求全 孙子的思想是“求全”,先保全自己,再追求全胜,最好把敌人也保全。他的整个军事思想,是慎战的思想,不战的思想,和速战的思想。 三,《谋攻第三》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数胜必亡 “百战则民疲,百胜则主骄。你又疲惫又骄傲,对方则憋足了劲要雪耻,可能下一仗就翻盘了。百战百胜了,还在打,可见这胜的质量不高,没解决问题。”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伐谋,是伐掉他的计谋,伐掉他的念想,从根儿上把他的念头伐掉了。让他发现条件不具备,风险很大,胜算不多,放弃自己的计划。 “伐交”,则是破坏他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就是伐交。苏秦合纵,要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让秦国十五年不能东向。张仪连横,游说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 3,战胜敌人不是关键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攻城是下下策,死伤惨重,一旦不拔,就是灾难性的。孙子的思想,一贯是赢不赢先别说,关键自己先别输。胜了敌人不等于赢了,关键你自己是变得更强了,还是更弱了。 4,谋攻即谋全 孙子这里总结“谋攻”,谋攻就是谋全,自己不损失,敌方资产也不破坏,全取其利。要全取其利,就要“三非”:非战,非攻,非久。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不久战而毁人之国。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 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这就是兵法智慧的根本。什么叫大师,大师就是知道自己跟别人一样,上手去干,多半是大败亏输。吹嘘自己战无不胜,那不是大师。 “非久”是动作要少,关键时候,就来那么一下,最忌讳天天研究,频频动作,反复折腾,做多错多。 5,兵力原则 十倍优势才打包围战,五倍优势才进攻。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只有两倍优势,那就要“倍则分之”,调动敌人,让他分兵,分割他,形成我方更大优势再打。这就是毛泽东的运动战? 6,分兵作战 曹操注:“以二击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说的是分自己。杜牧说,正奇分兵,跟兵力多寡没关系,只要出战就有正奇。 “以正合,以奇胜。”这“奇”不念qí,念jī,数学里奇数偶数的奇,简单说就是预备队。出奇制胜,就是正兵先打,等到关键时候“出奇”。 7,认输的智慧 人性的特点是要赢。“认输才会赢”,也可以说,输了,生活还会继续。输掉的咱们认了。 8,千难万难,判断最难 人性的弱点是一厢情愿。西谚云:“我们相信一些事情,不过是因为我们希望他是真的。”我们假定一厢情愿的因素在我们的判断里占三分。当我们觉得有十分把握的时候,减去三分。 9,你能带多少人 你能带多少人,是管理问题。管二十人的公司,和管二百人的公司,不是一回事。 组织架构,就是从小到大战斗单位的设计,古代打仗最小战斗单位是五个人。戚继光设计了十二人一组。林彪发明“一点两面三三制”,以三人为最小战斗单位。 10,认识“以防万一” “以虞待不虞者胜”。“虞”,是预料、预备、防备的意思。成语“尔虞我诈”,就是相互防备,相互欺骗的意思。 “以防万一”!防的就是万分之一!绝大部分准备,都是“白准备”,准备本来就是“不防一万,只防万一”的,所以每一次有效准备背后,都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白准备”。 “以虞待不虞者胜”,还有一个理解,就是“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人生就是不断地埋下伏笔,机会来的时候,你都准备好了。 11 知己知彼,难于知己 把工夫下在知己上。我不管你怎样,因为我也管不着,我只管我怎样,你怎样我都有准备。 四,《军形第四》 1 别作死 不可胜,怎么办呢?不办。很多人,败就败在不知道事情可以不办。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办不到的事,就不要强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非要办,就会输光了老本。 不能取胜,就不要出战。抓紧练自己 等待,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好的选择。认识到这点的人太少了。等待什么?等待形势变化。 2 专注 从个人来讲,行行出状元,就是专注、坚持。任何一个人只要专注一个领域,五年成为专家,十年成为权威,十五年成为世界顶尖。 3 当见未萌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人人都看得出来的胜,你也看出来,那不算本事。 4 战胜失败者 真正善于作战的人,都是战胜了容易战胜的敌人,甚至是战胜了已经失败的敌人。 5 成功来自于基础工作 成功都来自于日积月累,而不是奇思妙想。成功者都是一直在做最基础的工作,而且始终关注基本面,关注基础工作。 五,《兵势第五》 1 形势 做事先看形,做起来就靠势。 孙子讲的势,更是人为地制造出一种势态,俗话说“造势”,就有点这个意思。 强调通过造势去影响人的心志,所以荀悦所讲的情——其心志可否——在《孙子兵法》中其实也包含在势里面,不管他心志行不行,只要给他造成那个势,他不行也得行 2 编制 编制搞好了,组织架构搞好了,管很多人就跟管很少的人一样,和运用自己的手臂一样方便。 现代管理学,就是从军队管理发展起来的。这“分数”两个字,怎么分,多少数,那学问大了去了。好多公司,成天都在研究组织架构。 古代军队五人是一个最小战斗单位,叫一“伍”。我们说“队伍”,说当兵叫“入伍”,就是从这儿来的。二十伍,一百人,叫卒,跟现在一个连人数差不多。五个卒,五百人,叫一旅。一个军,是一万二千五百人,二十五个。 古代军队编制、分数,都是五的倍数。林彪发明了“三三制”,把最小战斗单位,由五人,改为三人。 3 手上留副奇牌 “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正奇”,就是一个先后概念。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牌都打完了,留一张在手上,关键时候打出去。这就叫出奇(jī)制胜 仗是怎么打的?从正兵奇兵去看,好多仗怎么打就看懂了。正奇是动态的,随时相互转换的。 球一旦传出去,正奇就转换,接到球的变为正,刚才传球的变为奇。分分秒秒都是奇正转换。 从微观上讲,正奇就是战术配合,不是一窝蜂冲上去乱打,而是有章法,有先后,有配合。 你别以为出奇制胜就是出了奇招就得胜。这世上没什么奇招,就那几招,人人都知道,就是没人能做到。阵型不过532、433、442,还有铁桶阵901,输急眼了109,输红眼了最后30秒0011。战术不过攻守平衡,中路边路。 关键在于教练的领导管理能力、战略思想、战术智慧,球员的体能、技术、经验、灵气和训练。不抓这个,哪有什么奇招让你得胜? 4 气势是实力 越成功,社会越认可你,你气势越大,做事越顺。 六,《虚实第六》 1 在问题中前进 不要试图去“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不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这就掌握了虚实的精髓。 能不能都做实了,一点都不虚呢?不可能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人的关注点、精力,也是有限的。 2 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让敌人来;“致于人”,到敌人那儿去。“善战者”,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曾国藩也有一句解,叫“喜主不喜客”。跟足球赛一样,主场有优势,客场则先弱了三分。要想办法让自己打主场,对方打客场。 3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想不到 不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走自己的路,别人想不到,也不让别人知道”。 4 小心“胜之形” 人皆知我之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看见人家是怎么取胜的,一模一样照做,最后却落得惨败。为什么,因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情况。等你做的时候,所有条件情况都变了。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大家表面看见的、讨论的,都不是关键的。关键的两条,一是当时的前提、条件、情况,二是人家过去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力积累。跟人学的人,往往第二条不具备,第一条不知道,光学个热闹。 七,《军争第七》 1 冤枉路,冤枉钱,不可少 两点之间,不是直线最短,表面上迂回的弯路,实际上是最便利的直路。因为有地形,有敌形,走直线你过不去。 2,扩大博弈的参与方 在博弈中,不要只看到双方的博弈和利益诉求,而是扩大游戏的参与方,把更多其他看似不相关的人和利益拉进来,加大我方的博弈筹码。战争可以把其他国家、其他事,拉进来,从而获得奥援,增加自己的赢面。 八,《九变第八》 1 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 2 利害哲学:利中见害,害中见利 智者能兼顾利、害两方面的考虑,既看到有利条件,也看到不利条件。有点像现在常用的SWOT分析。 看到利,就想想它有什么隐患。看到害,就想想它有什么积极的一面,能转害为利。遇到困难或突发事变,要懂得变通。 3 “危机”的“机”,认输买单 很多人认为危机的机是机会的意思。实际上危机的“机”,是扳机的“机”,你不要去扣那个扳机,该买单的时候买单,低调买单认赔,就是最积极的处理。谁不遇到点坏事呢?不要老想“坏事变好事”。 认输才会赢。不认输,不买单,就继续投入进去,害没能转化为利,反而越来越大。 4 考虑不利,就变得自信 “杂于利”,是以害杂于利。把不利的一面、有害的可能,都放进去考虑过,都能够应对,则我们对要做的事就有了信心。 5 应每天都在解决困难 每天都在解决困难,随时都在准备出事,因为出事是必然的,不出事是不可能的。 6 领导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 7 兵法的痛苦是对方也懂兵法,博弈论的痛苦是对方不懂博弈论 因为兵法是要我赢,对方也懂,就不容易赢。博弈是追求共赢,对方不懂博弈论,你能算出双方共同的最优解,他不会算,结果两败伤。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